浅析科研事业单位零基预算管理

时间:2022-09-17 06:20:21

浅析科研事业单位零基预算管理

摘要:阐述了零基预算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科研事业单位零基预算管理系统的开发设想,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机制是预算的核心工作,预算的分析和反馈是提高预算效益的保证。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零基预算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贯穿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分析反馈的全过程,是科研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随着财政部门对科研单位的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管理,科研单位内部的预算也要相应地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管理。

一、零基预算的概念与特征

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简称ZZB),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它起源于美国,理论上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基预算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市场经济及经济管理和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是改革开放后被引入的,并初步应用于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心向财政支出方面转移,原有的预算编制方法弊端日益暴露,国家预算编制方法等预算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探索一种既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已势在必行。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相对于“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零基预算是在总经费限额内,对各项支出按轻重缓急及实际需要安排预算,因此可以使资源得到较合理的分配,但这受限于预算决策人员的素质和经验。

2、可以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零基预算的编制将促进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各项费用的合理性。

3、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控制。对科研单位来说,非常适合采用零基预算法。

当然,零基预算也并非完美无缺,与基数法相比较,零基预算的编制十分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要求决策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方案,能慧眼识珠,准确排序,这给零基预算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科研单位零基预算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目前,科研单位采用“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的方法编制年度综合预算。人员经费、一般公用经费按标准或定额制定预算,专项经费按项目进行零基预算的制定。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来确定预算数,预算前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

1、全面准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职能和年度工作目标。

2、核实各种基本数字。如:在职人员数、离退休人员数、设备数及其使用状况和耗费、各项活动的规模及安排等。

3、各种费用的标准和定额。根据工作性质、设备的使用状况来确定合理的标准。

由于零基预算编制复杂、工作量大,作为预算的编制主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开发一套零基预算管理系统。

零基预算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是对各种基本数字进行记录,包括对现有职工、离退休人员、设备、房屋等的基本资料及使用状况进行登记,并对以上数字及使用发生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做到资料及时准确。

预算管理系统需对各项要素的费用标准或定额进行初始。标准和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况的变化,根据预算执行后的分析与反馈,及时地对各项标准和定额进行调整,使预算更趋合理。

预算管理系统的另一功能是对预算下拨的控制。零基预算编制后,每一部门、每一项目都有预算指标限额。但一般来说预算指标不是一次性下拨,而是多次下拨,因此,预算管理系统需对预算下拨进行控制。

三、科研单位零基预算的执行机制

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一个开端,预算的执行才是预算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与零基预算相配套的预算执行机制是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的当务之急。

1、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年度预算编制经领导办公会议通过后,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除发生特殊事件并经领导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不得对预算进行修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部门负责人预算观念的改变。科研单位是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其运作相对于企业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预见性,人员的变化,公用经费的支出、项目的执行进度等一般是可预见的,并且许多未预见的通常也不是非常急迫,可以在下一预算年度安排。

2、建立责任制,明确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责任分为预算编制中的责任、预算执行中的责任、预算控制的责任。预算的编制中,预算所依据的基本数字、标准与定额一般由各部门提供,这些数字的准确性需要财务人员核实,但不可能逐一核查,因此数字的准确性需由其提供者保证。预算由各部门负责人、各项目负责人具体执行,对各项收入支出的完成情况以及各部门和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由其负责人承担责任。预算的控制一般是财务人员的责任,财务负责人对单位预算控制负责,日常的控制由相关财务人员负责。

3、建立负责任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现在科研单位预算编制的各种基础标准很高,但在执行时却不很规范。究其原因,在于运作中存在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浪费虽然可以通过奖励和处罚措施得到一定的遏制,但要做到真正的节约,还需要有一支认真负责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科研单位零基预算的分析与反馈

预算的成功与否,需要在决算后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编制预算所依据的基本数字是否准确、标准和定额是否合理,预算的修改是否符合程序,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是否有效。通过决算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正确地了解科研单位财务运行和财务管理状况,为改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提供依据。

零基预算虽然是以零为基础来编制的,但通过对上一年度零基预算进行分析,也可对当年的预算编制起到很好的修正作用。基本数字是否准确、零基预算所依据的标准与定额是否合理等,都需要对上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年度预算更加准确。

总之,预算管理是为了加强科研单位管理,保证各项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零基预算是目前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中效益最好的方法,但效益最终取决于预算的实际执行,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才能更好地保证资金效益。

上一篇: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作用初探 下一篇:专科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