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45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7 03:48:47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45例疗效观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更年期功血的妇女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经血淋漓数月,伴贫血。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但并不排卵,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可以发生轻度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过长或腺瘤型增生过长现象。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

目前临床治疗功血的方法较多,西药如炔诺酮、米非司酮片、短效避孕药等或行诊断性刮宫术。中药则辨证施治各有所长,各种治疗均能控制出血,但停药后复发难有突破性进展。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后中药加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45例,观察停药后半年内功血复况,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术后中药加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更年期功血。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患者45例,有心、肝、肾脏疾患及高血压病、糖尿病、过度肥胖、子宫肌瘤、子宫内安置节育器者及不能按疗程服用中药,无随访条件者不列入观察对象。年龄42~63岁,平均46.5岁;病程均为3个月~2年。45例患者根据病史,于诊刮术前全部完善了妇科双合诊检查(出血患者严格消毒后检查),盆腔B超检查,排除因内、外生殖器器质性疾患、炎症所致出血;实验室检查:血β-HCG、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T3、T4、TSH,排除因妊娠或全身性疾病所致子宫出血,药物治疗前全部行诊刮术。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进行;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妇科学》。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检查确诊为功血,用息隐亭,每天服12.5mg(25mg/片),分2天服。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月。每3个月查肝、肾功能、盆腔B超情况。中药治疗,主要补脾滋肾以调固冲任。诊刮术后当日即口服中药,按中医辨证分二型治疗。①脾虚型:健脾益气止血,以固本止漏汤加减。方药组成:熟地、炙黄芪、白术、炮姜、西洋参、阿胶、升麻、山药、乌贼骨、枸杞、炙甘草。②阴虚血热型:以上下相资汤合二至丸加减。方药组成:太子参、沙参、麦冬、玄参、生地炭、山茱萸、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丹皮、知母、山药、白芍炭、枸杞子。血止后改白芍炭为白芍,生地炭为生地。以上二型出血多时均可酌加炒蒲黄、茜草、仙鹤草、杜仲炭、三七粉。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温服1次,服药25天为1个疗程,停药5天,服下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停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停药后半年内随访月经状况评定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停药后半年内月经稀发,经量中等或少,经期≤7天自净,无再次服药史;②有效:停药后半年内周期不定,经量中等或少,经期≤12天自净,无再次服药史;③无效:患者因漏服药后复发,月经紊乱,再次按疗程服用后有效。

结 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

讨 论

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下降,虽有卵泡发育,但往往不能成熟及排卵,故表现为无排卵型功血。米非司酮为一种孕酮受体阻断剂,不仅有拮抗孕激素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均有作用。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卵泡的发育和延迟排卵。除直接作用卵巢外,还通过抑制促卵泡生成激素,使黄体生成激素分泌而阻止卵泡发育,加速了卵巢残存卵泡的萎缩而使接受治疗的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主要是诱导月经和阻滞子宫内膜发育。更年期功血患者无排卵,无黄体期,故无明显诱导月经作用。

中医认为,更年期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其病机乃因妇女“六七”之后,肾气渐虚,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少,精血日趋不足,阴阳均衡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尤以心、脾、肝、肾失调为常见。或表现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或表现肝肾阴虚,血热妄行,均可导致崩漏。故拟归脾汤合固本止崩汤、上下相资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中医认为更年期功血属于“崩漏”范畴,病因与治疗原则与青春期功血基本相同,但由于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脏腑功能失利,脾气虚弱,往往统摄无权而造成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与肾有密切关系,并与肝脾相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代表方剂如固本安宫止血汤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临床上常见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机:①肝肾不足:先天肝肾不足或房劳伤精,早婚早育,过多流产等,使肝肾阴液亏虚。阴虚则生内热,热灼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②脾肾阳虚:素体脾肾阳虚或久病损伤,饮食劳倦等使脾肾受损。脾统血,阳虚则统摄无权;肾阳虚则封藏之功失职,以致冲任不固,造成功能性子宫出血。③瘀血停滞:寒凝则血瘀,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于冲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故不走常道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瘀内郁日久则化热,灼伤血络导致出血不止,或伴有血块。

中药治疗功血,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为急则治其标之法,纯中药止血效果无诊断性刮宫术止血迅速有效;澄源、复旧为缓则治其本之法,其远期疗效优于米非司酮,但有效控制周期、经期、经量效果逊于米非司酮,故笔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血时扬长避短,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止血后,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既控制了周期,又可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收到了良好远期治疗效果。

上一篇: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下一篇:自拟活血壮骨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