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17 02:37:27

如何建立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大量的阅读,不仅会增加知识的积累,还能够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开设阅读课、上好阅读课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阅读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缺憾: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把语文课当作休息课,做其他作业的课。就更不用说课外读文学名著以扩大阅读面了。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呢?在此,我根据在阅读课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对阅读课上该读哪些文体类型的书、哪些内容的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精心选取适合高中生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力求在书的源头上给学生把好质量关,让学生们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中迷失了方向。我们可以分阶段设定阅读内容,让学生逐步进入正确的阅读轨道。

第一阶段是自由阅读阶段,此阶段不限定阅读内容,有的学生读体育杂志,有的学生读旅游刊物,有的学生读情感随笔,只要内容健康我们都不要去干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阶段是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集中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知识文库》《杂文选刊》《中华活页文选》等书籍,以拓宽知识积累。

第三阶段是深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感悟语言之美,领会人生哲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阅读摘录本,以期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养成阅读摘抄的良好习惯

其实,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就发现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摘抄习惯,有较好的摘抄方法,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只需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强化,使他们的摘录内容更上一层楼。而对于还未养成摘录习惯的学生而言,需要我们细心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取一本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在选好阅读对象之后如何摘录,在读完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之后如何去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等,积极倡导学生将他们在阅读课上获得的所思所感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让学生回顾已有的摘抄成果,将所摘抄的内容化为己用。摘录本由专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定期检查同学的完成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及反馈工作。这样做,既有效地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吸取有益营养的任务,又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一节阅读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也许有人会问: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生又能读多少东西呢?其实我们阅读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

除了利用阅读课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订阅的报刊,开展读报、剪报、评报活动,每周由学生小组互评,推荐出各组的优秀稿件,在班级中展示和评比,在浓厚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成就感的推动下,学生的被动阅读转变成了快乐阅读。

另外,在每个星期固定的语文早读时间,用文字或短片的形式,有选择地给学生准备一些著名作家学者及各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创作成就、生活轶事等,以供学生在早读时去朗读或观看,有助于学生理解各个作家的作品内涵,拓展平时的阅读积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很多同学在了解了相关的名人事迹后仍不满足,自己运用图书馆、电脑等现有资源去搜集资料,以期获得全面的认识,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自身的理解接受能力,还使自己的思想在各个名人的作品成就中获得了成长。

“语文是打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终身发展的底子”,这一操作只能当作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示范作用,然后由学生仿照这样的做法,对所指定的名人资料进行搜集,在全班展示交流,相信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更大的帮助!我们期望更多的语文教师投入研究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中,从而把阅读课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得更加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河北省冀州市中学

上一篇:换种方法教中职生学《电子技术基础》 下一篇:以和谐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