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个结合”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7-03 06:21:18

注重“三个结合”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结合 教学实效

如何将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是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做法。

一、注重能动特性与数学特性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内在潜能

众所周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要将学生能动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利用数学学科知识所具有的生活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等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提炼,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提升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概率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玲玲的妈妈上街买菜,发现有一商贩在卖洗衣粉,并声称只要买洗衣粉就可抽奖,中奖率为98%,玲玲的妈妈买了一袋,没中奖,又买了两袋抽又没中奖,玲玲的妈妈心里想既然概率为98%,我再买一袋,一定会中奖,你认为玲玲妈妈的想法对吗?这一商贩有欺骗的行为吗?”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二、注重个体差异与教学过程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整体进步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个体,由于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思维的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况,学生个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校和学科教学提出的是“人人发展观”教学理念,如何关注个体差异的学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项关键内容。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由此可见,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课前备课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要求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规划,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课堂教学时,对课堂知识的教学,习题问题的讲解,教学手段的运用,典型例题的选择,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能力特点;在课外辅导教学时,布置的作业,问题的难度等方面,也要充分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数学品质的共同提升和进步。

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出示三个层次的数学问题:

后进生:1.与x轴对称点(-3,4)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那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又是_____。

中等生:2.判断点C(-2,5)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已知2y-3与3x+1成正比例,且x=2时,y=5,(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是什么函数;(2)若点(a,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

优等生:3.4×100米拉力赛是学校运动会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是初三・一班和初三・二班代表队在比赛时运动员所跑的路程y(米)与所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假设每名运动员跑步速度不变,交接棒时间忽略不计)。初三・二班跑得最快的是第______接力棒的运动员;发令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班运动员第一次并列?

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能够让学生获得发展,更能实现教学活动整体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习题教学与方法指导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都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典型问题教学,利用能够体现教学内容,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提高。如在讲解“某纺织厂生产的产品,原来每件出场价为80元,成本为60元。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0.5立方米的污水排出,现在为了保护环境,需对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出。已知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的费用为2元,且已知每月排污设备损耗费用8000元。如果设现在该厂每月生产产品数量为x件,每月获得纯利润为y元:那么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y=106000时,则该厂本月生产产品的件数又是多少?”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小组共同解答―学生演示评价的方法,进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从而让学生掌握进行这一问题的解答方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总之,广大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下,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载体,优化教学结构,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扎实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音乐审美教学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