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时间:2022-09-17 02:15:39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新课改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学生健全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呢?这就成为了目前数学教师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从教学过程、习题练习、试卷讲评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概述,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维,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良好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交流、彼此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确保学生在兵帮兵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我结合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自主探究模式的开展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自主探究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学科发展,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性人格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思考:满足AB∥CD,AD=BC这两个条件能否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思考: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3)在ABCD中,E、F分别是对边BC和AD上的两点,且AF=CE,问: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并在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判定定律,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一题多解练习的倡导

之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倡导一题多解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的锻炼及解题经验的积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以确保学生在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切入口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已知在ABCD中,M、N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CM交BD于点E,AN交BD于点F,求证:BE=EF=FD。

该题是一道基本的几何证明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入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方法一:可以借助“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来证明结论。

方法二:过点F作FG∥CD,交MC于G,再借助角角边定理证明DNF≌FGE≌BME,最后证明结论。

方法三:连结AC,与BD相较于点O,通过证明E点是ABC的重心,F点是ACD的重心来证明结论。

……

以上仅是简单的思路,但仔细分析该题至少可以有6种解答思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终为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自主解题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自主讲评模式的组织

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以往大部分时候,我们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订正答案、记录解题过程的活动中,被动的纠错过程严重不利于习题练习价值的实现,最终,导致一些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知识融不进来,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讲评,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严谨的解题思路,而且如果在“小老师”讲完之后,有不同解题思路的可以提出来,进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邵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

上一篇: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二次备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