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会

时间:2022-09-17 12:43:15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会

【摘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情境,改变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充分主动学习能力,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师生关系;兴趣;主动性

近年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结合国家倡导的理念,在电类专业上我们也积极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此通过过程的实施浅谈该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从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阐述了“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实施作了详细的论述。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将电子技术分模块来执行的。一个模块就是一个课题,而且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做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需向学生阐述清楚,否则前后知识脱节,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电子电路,几乎所有的电路参数、数据、波形都必须通过电子仪器仪表才能反映出来,电路原理图与实物装配图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要对学生给以关心,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2、设置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狠抓基本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好教学情境,通过分组,给定教学任务,事先做好相应预习工作。一般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在完成相应环节时给予打分评价。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会基本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练好元器件在线路板上的焊接基本功;认识基本元器件并能用万用表测量其参数。通过这样的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怀着愉悦的心情能主动的学习,无形中就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

3、做好理论知识点的合理讲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所在

对于每个模块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要进行科学的安排。有的模块可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讲述,如仪表的使用,老师必须要边讲授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入门。有的则可放在实习后用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获得。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可先让学生动手装配与测试,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出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只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电阻与输入电阻的比值,与集成运放本身的参数无关。这样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

4、以学生为主体,耐心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求老师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如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与其对应的实物进行对照说明,引导学生在万能板上设计电路装配图。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对于实习中发生的故障,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和部位,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排除故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每个模块结束后,通过工作页的要求,完成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后,评出该模块的“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来表彰先进,以此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6、用项目评价方法改变学习成绩的评定

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和实训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项目评价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分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评,比重分别占20%、70%、10%。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工作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等。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在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性。扭转了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实验结果,不重视实训纪律、实习过程、不动脑筋、抄袭别人实验数据的现象。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更好地能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受欢迎的有用人才。

7、建立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模拟工厂完成相关课题

为了开展一体化教学,我们将相关的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室。教室里配备多媒体投影、八角桌和相应的设备。让学生在老师的导学中认真完成课题。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围坐一起,通过讨论,教师引导的形式当场解决难题。这样的环境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为知识的掌握提供了轻松和谐的良好外部条件。

总之,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形式地开展,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在实施过程中,要将每一个模块都要做好工作页,布置好相应的任务。课堂上能随机应变,适时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导学的环节,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其纯.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