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新课标”进行教学的几点感悟

时间:2022-09-17 10:23:17

实施数学“新课标”进行教学的几点感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同时用获得的广泛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花4、黑10、花3、黑6及黑A、片3、片Q、黑Q两组扑克牌,问:你会玩“24点”游戏吗?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其中J、Q、K、A分别代表11、12、13、1)请将上述两组扑克牌凑成24。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要转变传统观念,巧用活动式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所关注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既要重视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技能,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比如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在数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和自信程度,等等。活动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进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但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发生又不同于科学探究活动,具体的实物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只是“外在的活动”,而实质性的数学探究往往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经历“直观―感性认识―理性思考”的活动过程,同时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过程(从猜想到说明/证明)的欣喜和挑战。如在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这一节课里,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模型: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圆锥、棱柱、球等,课堂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讨论观察,画出三视图,最后再全班讨论。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剪纸双喜、松树、蝴蝶或折纸飞机、千纸鹤等在课堂上使用。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剪硬纸条(线段)、平行四边形硬纸片等,在课堂上用旋转的方式来学习、体会。另外,可通过折纸活动来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还可用拼图的方法得出勾股定理,等等。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感悟图形的几何性质,运用图形运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这样的活动方式本身也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几何问题,可以提炼出更一般的几何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外,模拟生活场景,化静为动,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行程应用题中的“相向、相对、相背、追及”等这些问题的理解,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现实的活动中真正领悟这些问题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加亲近数学。

三、深入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挖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思维。教师要经常变换教材情境,使情境更生活化、趣味化。

发票、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照片……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源。如:利用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大小不一的同底照片可以让学生认知相似性。这样的素材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味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例如,某校学生市内电话使用付费有三种方法选择:

第一种:每月基本费用10元,可免费打30次电话(每次限3分钟),以后每增加1次,收费0.2元。

第二种:每月一次性缴费16元,不限打电话的次数。

第三种:每次付费0.5元,不收其他费用。

你愿选择哪种付费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搜索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沟通,数学就能成为一种人人乐学的生活数学。

此外教师要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诱发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并从这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收获,有一些成就感。但设计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学生会在这些问题面前过多徘徊,浪费许多宝贵时间。刚开始探索时,步子要小一些,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投入与参加。随着学生对环境、情境、问题的熟悉,探索的步子可逐渐加大,不断增加创造性因素。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