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脂安合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17 08:02:56

中药调脂安合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调脂安合剂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的血脂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调脂安合剂,对照组口服中成药荷丹片治疗,然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并且治疗组血脂等各项指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调脂安合剂明显改善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作用确切,疗效高,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小。

【关键词】中药调脂安合剂;高脂血症;疗效

高血脂症是导致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降低和控制血脂在适当的水平范围,对预防动脉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患者有递增趋势和年轻化趋势。中药调脂安合剂是由黄芪、制何首乌、泽泻、丹参、山楂、当归等药物组成,是在我院名老中医多年的临床经验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补脾肾、益气血、化浊降脂、活血通络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调脂安合剂治疗高血脂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均为我院专科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诊断标准[2],总病例106例,男52例,女54例,平均年龄(63±4.43)岁。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4.2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伴发病:高血压病32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对照组53例,其中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5.2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6年;伴发病:高血压病33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8例。两组年龄、病程、伴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1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调脂安合剂内服,每次30ml,每日3次,该合剂主要由黄芪、制何首乌、泽泻、丹参、山楂、当归等17味中药组成;对照组:给予荷丹片服用,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血脂水平的中西药物。在服药前和服药后每2周检查1次肝、肾功能,如有肝、肾功能异常,应停止服药。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临床观察疗效、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1.4疗效标准[2]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脂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1)TC下降≥20%;(2)TG下降≥4O%;(3)HDL-C升高≥0.26mmol/L;(4)HDL-C/LDL-C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2.1.2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两组疗后均较疗前TC、TG、LDL―C各指标降低,而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1.3不良反应 2例患者在服药1周后出现轻度的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改为饭后服药后,症状缓解。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3 13 24 13 3 94.34

对照组 53 7 19 16 11 79.25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治疗组 53 治疗前 7.17±0.93 2.69±1.05 4.47±0.53 0.84±0.22

治疗后 5.24±0.72 1.55±0.73 2.76±0.41 1.15±0.26

对照组 53 治疗前 7.11±0.97 2.53±1.31 4.45±0.91 0.83±0.26

治疗后 5.78±0.92 1.89±0.93 3.27±0.68 1.04±0.29

3讨论

在中医学文献中没有高脂血症的明确记载,古代医家将之称之为“膏”,《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可以看出,古代所说的“膏”与现代高脂血症的症状类似,但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高血脂症属于“痰浊”、“瘀血”之范畴[3]。其病机乃本虚标实,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藏精。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受损,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致痰浊内生,血脉瘀阻。活动较少,工作压力较大致肝郁气滞,疏泄不利使气血痰湿阻于脉络。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水谷不化,湿浊痰瘀互结,膏脂不藏,化人血中均可使血脂升高[4]。因此,调脂安合剂以补脾肾、益气血、化浊降脂、活血通络为原则。方中黄芪、白术补脾益气;制何首乌、杜仲补肝肾、益精血、通便降脂;山楂消积降脂、活血散瘀;泽泻利湿降浊;当归补血、活血通络、化瘀降脂。另外,调脂安合剂处方中还配有补脾养肝、益肾降脂之药,诸药合用,有攻补兼施的特点,以达到化痰祛瘀、通络降脂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山楂、丹参等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降低TC、TG,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5~7]。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调脂安合剂明显降低TG和LDL-C,提高HDL-C,且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朱中玉,高传玉,黄克钧,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4):273-275

[1]. 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3]张小艺,张敏,孔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78.

[4]吴红铃,孙万峰. 中药调脂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60例[J].陕西中医,2005,26(7):653~655.

[5]韩玲,陈可冀. 黄芪对心血管系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7.

[6]李秀琼. 中药何首乌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7(3):365―366.

[7]喻嵘,吴勇军,周衡. 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蛋白血症及其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2):104―107.

上一篇: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下一篇:17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外科治疗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