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意义

时间:2022-09-17 07:57:55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意义

摘要: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是学习民间工艺美术中所反映出的美术形式和工艺技法,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劳、坚韧、乐观和智慧,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教育儿童在理解民间艺术背景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敬仰之情,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和对祖国无的限热爱,树立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教育

1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

任何一个有民族、有劳动群众存在的地方就能听到艺术脉博跳动的声音。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孕育而成的艺术形式。人们为了满足养生送终,从喜从悲的一切生活需要,创造了各种生活艺术品,它伴随着劳动人民从荒漠高远的太古一直走到现在。它没有条件取材于金银犀玉,却得益于天然的、一切唾手可得的竹、木、泥、土、麻、丝等,劳动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其中。正如著名工艺美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所说:“就民间工艺美术整体相对于宫廷、士大夫而言,它大多数是粗的、俗的、野的、土的,但粗非拙劣,俗非平庸,野非不驯,土非孤陋。……也许正是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结构中形成的粗、俗、野、土,才使民间工艺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正因如此,儿童在接受民间工艺活动内容时才倍感亲切。那些粗中有细、处处显露个性的作品酷似儿童作品中的个性展现。它消除了孩子初学时惧怕苛刻教条的心理,满足了孩子随心所欲、个性自然流露和展示自我的需要。而这相对的“土”和“俗”却是平民百姓所熟悉、所接触的生活,因此它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野”是狂野、不受束缚、具有激情表现和拒绝束缚的特点,正是儿童喜于接收、乐于尝试的一面。如陶土制作课,儿童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段尽情地将内心世界宣泄于手中陶土。土的成形,给心灵和手、给表现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儿童置身其中,在“土”与“非土”之间,寻找着快乐与成功。

2民间工艺美术中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沧桑、磨难的民间工艺美术,与众不同地再现着人类丰富、朴实的情感。从母亲为女儿陪嫁的土锦或花布,梭梭织进了慈母对女儿的祝福;含羞的姑娘正在把自己偷偷绣制的荷包递给心爱的情郎,一针一线都连着姑娘的深情。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花围涎到手中玩耍的泥哨、竹龙和风筝,从农家村舍的门窗花、灯彩到节日喜庆的糕饼、花馍和年,从新缰的土陶器、彝族的漆器、毛难族的“花竹帽”到贵州布衣族的蜡染、湘西苗族的扎染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蓝印花布,等等,每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无不溶入了各族劳动人民对亲人的深情厚意,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它倾注了劳动者炽热而纯朴的情感,因此在美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造作,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再创造,引起了人们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今天儿童应该了解和继承的。

感受前人的真爱和友情,只通过一两次欣赏、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前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更多面对的是繁忙而无顾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家长、削弱人与人之间热情的分隔式的高大厦、计算机网络虚拟化的世界以及经济社会带来的情感沙漠化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冲击和动摇着人之初那种友善、真挚的原始面貌。所以保留和创建儿童之间的真诚、关爱、友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讲述民艺中的传说故事,使他们不断地有机会听,有主题地看,选择适度的内容供他们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如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让该子们亲手设计并制作“贺年卡”,送给亲朋、好友、长辈,以表达孩子对他们的关爱、友谊和问候。这既是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发扬的过程,又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动手动脑的一种有效方法。

3民间工艺美术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件民间工艺品之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它是思想和艺术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结晶。如民间服饰中儿童穿的肚兜,是母亲打扮孩子时精心缝制的“五毒”图案,母亲借这些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动物为自己的孩子祈福。在外国人看来,这肚兜只是一个带绳的长方形红布,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色彩和用各色布卷制而成的动物,凸起缝订于红布上的新奇工艺。而这红肚兜所凝结的深刻爱意和思想文化,他们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再如民间剪纸中的大红剪纸,色彩鲜艳细密有致,每一张剪纸都隐藏着一段典故和寓意。在剪纸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是谐音和象征方法,以鱼、鸡、蝙蝠等动物的谐音寓意有余、大吉、多福等,还有以植物来象征美好幸福的“石榴多子”、“喜上眉(梅)梢”,还有以民间风俗时令为题的剪纸“扫晴娘”、“七十二孝”等等,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内容具体而生动的表现。不了解内容是无法知道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寓意的,更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这些也都是直接维系生命和思想的活动,是生命与造物直接沟通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到养生送死,四时八节的节令应有尽有:喜剧假面、木偶、皮影;木版年画、农民画,编制物篮、篓、席、垫;各种灯彩、瑞饼果模,人生礼仪的婚嫁用品、送终用具,面塑、陶塑、纸玩具……举不胜举、牵动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民间艺术及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应不断归纳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纳新。儿童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有选择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不加选择地全盘托出。应该选取适合儿童的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精华,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4民间工艺美术中智慧的凝结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智慧的民族之一。民间工艺美术设计构思多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像古代智力玩具“九连环”、“反手扣”、“祖先锁”、“诸葛环”、“华容道”等都是这种思维构思中的典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对我们的智力给予挑战。一些民间传统玩具看似简单却具有较深的科学道理,像河南浚县著名的泥玩具――泥哨子“泥咕咕”,它是利用空气和泥胎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清脆明亮的哨子声。“泥咕咕”的形态各异:有小鸟、公鸡、泥娃等造型。像旧京城的“鬃人”,早在有京剧的年代就开始有幼童玩耍。它利用树棕和猪棕卷制成人形,将其装饰在京剧服饰上,放在铜盘上,铜盘即成京剧舞台,鬃人是主角,用棍敲打铜盘伴奏出鼓点音乐,盘中鬃人随即转圈,时而向心集中,时而像外散去,非常神奇热闹,这里利用的是鬃于金属摩擦,经敲打震动产生向心和外离的特殊原理。

儿童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过程中,最受益于临摹实践和创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手脑得到互动,拥有灵活变通运用知识和技巧的本领,而且使他们对绘画中的造型有着更清楚深刻的理解,由模糊的平面形象到真实的立体空间形象,同时对儿童的分析(工艺材料、内容表现)、观察(制作技法、制作步骤)、变通(知识的灵活运用)等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和提高。

作者简介:尹素兰(1974―),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工作。

上一篇:新课程召唤结构教学 下一篇:浅谈设计中的矢量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