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瑞安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7 06:51:15

关于瑞安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党的十将新型城镇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又明确将城镇化列为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市化将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未来区域间竞争也必将是以城市化为重要支撑的综合实力竞争。从瑞安角度看,城市化也是瑞安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动力。笔者就瑞安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问题作肤浅思考,抒一管之见。

【关键词】 瑞安 城市化 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瑞安坚持城市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跨越,2012年人均GDP超过73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8%,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城市化存在“虚高”现象,“城市病”制约局部显现,“精明增长”氛围尚未形成,城市文化建设总体滞后。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瑞安新型城市化发展。

1 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加速人口与要素集聚,放大城市效应

瑞安人多地少、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制约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多,导致一些优质企业及人才留不住。空间拓展是瑞安城市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重大使命。凭借一定的规模与速度、加速“拉框架、打基础”是打破瓶颈制约、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大交通和大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缩短时空距离,加速人口与经济的规模集聚,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瑞安地处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交汇处,同时市域江河海兼得、山田地齐备,东部沿海一马平川、中部丘陵高低起伏、西部山区郁郁葱葱,具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关键在于优化空间布局与形态。要坚持规划引领,修编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子规划,注重就业、居住、休闲的有机衔接,认真谋划好全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并与环境承载相适应。

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制约,城市对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都有一定的限制。为此,打造承载力强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对推进新型城市化至关重要。要按照“还清旧账、不欠新账”的思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快能源、信息、环保、水利和防灾减灾等市政设施和文教卫体等公共设施建设,按照人口集聚规模,研究完善功能区和中心镇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城市、集镇、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布点,预留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同时,布局建设镇街体育中心和综合文化站等体育文化设施,丰富广大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此外,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新居民人口迁入政策,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人口结构,防止人口盲目进入,减轻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2 构建以民生幸福为导向、舒适安康为目标的人居环境面貌,注重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要坚持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宜居瑞安最基础工作,立足瑞安实际,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为重点,统筹安排、分类保障,构建普遍商品住房、农村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供求平衡的住房供给体系。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共同建设职工宿舍,缓解财政压力,实现多方共赢。在满足中收入群体的“居有其屋”方面,加速农房集聚改造、安置留地和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增加房源总量,并做好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推动存量房源顺畅循环流动,从而达到稳定房价、逐步降低房价收入比的目的。

教育方面,要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招生体制改革,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努力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全面构建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养老服务方面,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具有瑞安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公共交通方面,通过完善公交线路和网络、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交通扶持机制、加大市民交通方式引导等方式,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方便群众出行,并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及尾气污染等问题。

3 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城市经济保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内需

3.1 大力实施精明增长战略

要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准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加快“腾笼换鸟”;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体现精明增长的项目给予“一票否决”。组织企业低效用地整顿,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工业生产企业采取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向空中要土地、向管理要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自行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将中心城区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商贸型向商务型转变,提高中心城区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

3.2 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

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的高级形态主要是服务业经济。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城市的显著标志。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以金融业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业为龙头、以生产业为重点,以生活为基础,全力以赴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将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发展重要载体,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上规模、成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明星,叶超,周义.城市化速度曲线及其政策启示———对诺瑟姆曲线的讨论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1,(08).

[2]尹来盛.政府碎化、都市治理与经济发展:基于机构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陈甬军,景普秋.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及发展目标预测[J].经济学动态,2008,(09).

[4]石忆邵.中国城市化发展态势分析与制度创新[J].城市规划学刊,2011,(05).

上一篇:新形势下企业员工体育与企业发展结合探讨 下一篇: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