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品质

时间:2022-09-17 06:38:46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品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新的生物课程中常常提到――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品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等要素构成,其中,科学品质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谈谈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方面的几点体会。

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新教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信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资料,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说明我国是研究和利用植物最早的国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经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要早一个半世纪,他的这部巨著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童第周用细胞核培植的新方法,培养成功一种似鲤非鲤、似鲫非鲫、生长快,又能正常繁殖后代的新型鱼----“童鱼”,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六国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我国是参与其中的唯一发展中国家等等。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今现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结合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例如,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有些还是我国的特产,如银杉、水杉、珙桐等;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占世界10%左右,其中有些还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世界宠儿”――大熊猫、“草原荒漠中的珍稀宝物”――野马、野驴、野骆驼都产于我国。我国有淡水鱼类600多种,海洋鱼类1500多种,“混合放养”堪称世界生态养鱼的杰作。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觉得骄傲和自豪,还应为纷繁的动植物所装点的锦绣河山而觉得无尚的光荣。

生物学的发展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在不完全灭菌的条件下,培育出具有优良的菌种,用以酿酒、制醋、酱等,这是我国人民在酿造工艺上的独特贡献。早在六世纪,我国人民就应用根瘤菌的作用服务于农业生产,而西方采用轮作制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的事。这些数据、事实,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在人生路途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血液》一节中关于血型、血量与输血的知识;《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中对具有潜在分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红骨髓、脐血移殖等知识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正确形成义务献血、捐献骨髓等人道主义思想。在克隆技术与器官移殖的重大成果的介绍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对器官移殖、克隆“人”等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通过性染色体对性别决定的知识和对多指遗传、白化病遗传、色盲遗传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近亲结婚的危害,充分认识到我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今认识到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既是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的切身健康和利益的需要。在《病毒》一节中融入艾滋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危害的有关知识,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科学地对待艾滋病,并对艾滋病人给予理解与关爱。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及时融入道德观念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道德、有文化、懂科学的新时代合格公民。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进行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生物进化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与“特创论”的殊死搏斗。生物进化理论是在斗争中成熟,在斗争中完善,在斗争中逐渐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的。通过对生物进化一章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年代逐渐演变而来的,地球上现存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生物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学习了这些内容后,让学生形成坚定的认识: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不是由神创造的。并且结合当前思想领域中批驳“”的运动,使学生认识到的荒谬以及危害,同时,也能理解支持中央批判、取缔组织的英明决策,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破除迷信观念的目的。

笔者认为科学素养教育应包括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执着的钻研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等。科学品质的培养则依赖于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和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运用科学的观念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探索活动和研究过程;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和道德规范,就是优秀科学品质的具体表现。

来稿日期:2010-06-21

上一篇:如何让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化 下一篇: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