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

时间:2022-09-17 06:06:56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

【摘要】“中”在先秦古籍中常见的字义有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指适宜、合适、合乎一定的标准,用作动词;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如今很多人之所以会把“中庸”理解为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就是仅仅把“中庸”的“中”字简单地理解为“中”的第一种含义,故而造成对“中庸”的屈解,其实,“中庸”的“中”与上述三种含义都有关系,只有把这三方面的意思贯通了理解,才能弄清“中庸”的完整含义。

【关键词】中庸思想 处世原则

一、中庸本义

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二、中庸的原则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并分别论述于下。

1.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诫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3.至诚尽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三、中庸的处世之道

孔子认为能具备这种中和之强的品格的人很少,中行者难求,狂者或狷者都有不完美的一面,不合中道。孔子在得不到中行之人打交道时,只得求其次,交往狂者和狷者。因为狂者虽然“志大而言侉”,但毕竟不失为有志者,可以有所作为。如果得不到狂者,孔子就愿和狷者打交道,他们虽然无济事之志,亦无损于人。孔子最痛恨的是蝇营狗苟,无所操守的乡愿人格。孔子欣赏的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在这里,孔子把中庸与乡愿作了严格的区分,中庸讲究原则,操守;而乡愿却无原则,无操守,貌似中道,而有本质的区别。乡愿圆滑处世,不肯承担责任,自然是“没有肋骨”的。他们都很听话,但是不要希求他们有任何的成绩,因为他在这世上处世只求过得来,混世而已。这种人自己处世没有原则,人云亦云,做事不求进取开拓,还要对狂者狷者品头论足,嘲笑他们不和群。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所恶,能恶人,并且要立场坚定,爱憎鲜明,当仁不让,绝对不能人云亦云,曲意逢迎,处世必须有原则。

中庸为至德,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人总是处于过与不及之中,很少能做到中庸的。孔子要求的中庸之德必须具备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时刚时柔,刚柔结合的品质。人应该有原则的灵活变通,绝不能无原则的肆意妄为,更不能成为无原则无操守的乡愿之流。中庸之德虽然难求,但人们还是不应放弃对它的追求,即使求不到中庸之德,也要像狂者狷者那样有原则的生活处世。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作文到底姓什么 下一篇:浅谈英语的教学目的以及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