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应用”课程群建设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9-17 05:49:39

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应用”课程群建设模式的探讨

摘 要: 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嵌入式应用”重点课程群建设为背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类课程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从课程群体系、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该课程群围绕嵌入式应用由浅入深,课程内容紧贴工程实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嵌入式应用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嵌入式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是当今新型技术时代的一个重大标志。

在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后PC时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及市场对高端智能产品需求的日趋增长,8/16位微处理器已无法满足高端智能产品对微处理器性能的最低要求。而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因其高主频、低功耗、高性价比、可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特点,已经在高端智能产品、工业控制、信息家电等领域已取得了广泛应用[1,2]。

近年来,在电子信息学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16位及32位微机原理及接口电路等课程的教学中,仍以汇编语言、接口编程等作为主要知识点进行讲授,现有课程内容、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与现今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严重脱节,技术差距在不断加大,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更新嵌入式应用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革和实验建设迫在眉睫。

1.循序渐进,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群体系

目前嵌入式应用的实现主要有三种形式:面向实时性要求较低、无需多线程的简单系统,一般选用单片机等8位或16位处理器的解决方案,适用于低端应用场合;面向处理速度较快、需要操作系统支持的场合,可选用基于FPGA或ARM的片上系统(SOC)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端应用场合;而在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级应用场合,一般自主开发专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嵌入式应用[3]。

图1 嵌入式应用的实现形式

嵌入式应用课程群针对这三个方向开设三门主干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应用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8051为代表,主要讲授8位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形成基本概念,学习一般微处理器的指令集、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应用》以FPGA为平台,着重讲授SOPC系统设计方法,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让学生从这门课程的讲授中既能学习到实用性较强的简单数字系统开发,又能接触到如底层驱动程序、实时操作系统等嵌入式应用的前沿技术。最后,特别针对本专业微电子的专业特点,开设《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专门讲授嵌入式处理器数字IC的开发和使用,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具有自主系统架构嵌入式专用IC芯片的能力,形成本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

图2 嵌入式应用课程群体系

2.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嵌入式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十分的快,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跟踪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嵌入式应用”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所承担各级科研项目中所获得的工程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在每个轮次的教学中,都会根据目前最新的前沿技术,加入一部分新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地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效果。我们编写了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实训)指导书、PPT教学课件、AVI视频教学动画等教学资料。目前,课程群中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目前工程实践广泛采用的C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描述,改变了以往使用汇编语言讲授枯燥、乏味的特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Proteus单片机仿真软件进行案例教学。在讲授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之后,教师以讲授实际案例为手段训练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步在课堂中用自己的计算机完成案例的复现,并用Proteus仿真软件验证程序运行的实际效果。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听,而转变为实际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尝试、总结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强化。

(2)《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应用》是一门新开课程,主要讲授Nios II软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备和SOPC系统的开发流程。在课程内容上,侧重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而非原理,避免与单片机课程重复。在上一学期学生学习过单片机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SDRAM存储器、Flash存储器、UART接口等低端单片机系统不涉及的内容和应用实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个简单的设计实例为主体,介绍软硬件的开发流程,开发环境的使用和编程思想,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5]。例如:设计一个点阵显示屏控制器,围绕这个任务让学生熟悉构建SOPC系统所要用到的外部RAM接口、外部Flash接口、Avalon三态桥、定时器、锁相环、自定义点阵等外设的特点和编程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学习的难点分散到各个任务中,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3)《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以Verilog语言设计为切入点,从最简单的逻辑电路设计开始,逐步深入复杂的微处理器电路设计。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嵌入式应用课程群的特点,围绕微处理器的主要结构如ALU、ROM、寄存器组、RISC模型机等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在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可以掌握自己动手开发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能力。

3.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匠,应具有开放的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嵌入式课程群实践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开设常规的基础性实验以外,在《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应用》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中开设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这些课题来源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科研项目,由学生自行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后实施,整个过程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将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基础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将理论课上所掌握的知识和概念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巩固,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结果,熟悉软件使用方法和设计流程。包括PWM直流电机控制、标准输入输出设备字符串流控制、PIO控制流水灯、自定义外设点阵控制等实验。

(2)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区别于基础性实验,并不给出具体的实验过程,只给出基本原理和大致方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周全考虑,自行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这部分实验往往涉及多门知识点甚至是多门课程,包括无线温度数据采集、μC-OS多任务操作系统、触摸屏人机交互等实验。

(3)创新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面向部分基础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高他们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实际能力。这类实验以省、校两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为载体,不拘泥于理论和实验课程的范围,由学生自主选题,形成创新团队,由团队指导老师负责。我们成立了开放的嵌入式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由老师、实验员和高年级学生共同值班,学生可以随时申请使用实验设备,完成相应的实验。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嵌入式创新实验室的同学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4.结语

嵌入式应用课程群经过以上所述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丰富及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增加新知识,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科研的结合,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未来我们将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探索出一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嵌入式应用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立功.SOPC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彩利,康磊.数字系统设计与SOPC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兰英,崔永利,李妍等.基于FPGA技术的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1(16):18-21.

[4]陈林,魏淑桃,石林祥等.应用型本科“SOPC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9):82-85.

[5]金剑波.可编程片上系统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92-93.

基金项目:2010年常州工学院重点课程群建设项目。

上一篇: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