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科里的春天

时间:2022-09-17 03:50:45

老年科里的春天

1月26日,除夕前的最后一天,《经济》记者来到山西省朔州市精神病医院时,这里的医生张丽正在院子里接待患者。这是一个独立封闭的院子,三面环绕着二层小楼,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打理得非常整齐,到处充满了年味儿。50岁的张丽在白大褂外套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脑后简单地梳了个发髻。她说话大嗓门,老远就听到了她嘎嘣脆的声音。

张丽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亲手照顾过的老人近千人,史奶奶的肠梗阻,李大妈的脑溢血,周奶奶的胆囊炎,她都了如指掌。2000年10月,医院决定组建老年科,当得知自己被分到这个新科室时,张丽心里打起了鼓。“我做了20年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已经很顺手了,突然又搞一个养老院,来伺候老人,说心里话,当时并不愿意。但作为一个党员,在接到院党委的决定时,就要无条件执行。”第二天,张丽便来到老年科报道。2000年底,靠着5名工作人员和80万的贷款,张丽办起了一家依托于精神病医院的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针对高龄、病残、失智和失能老人托管、诊疗、护理、康复、医养、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新型模式,改变了社会福利机构不接收老年痴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做法。

“服务老人这么多年,我到哪儿都能很自豪地说,我没跟老人发过一次火。为什么?就是‘责任’二字。”带着这份责任,张丽尽最大的能力陪伴、呵护老人,200多位老人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老年科楼道的墙上挂满了近几十年来的老照片,记者发现张丽的发型十几年来从未改变过。张丽告诉记者,之前有一次她洗完澡披着头发去跟一位90多岁的老人聊天,老人都没有认出她来。从那时起,张丽就再也没有换过发型。

张丽的一天极为忙碌,从早上5点多一直忙到夜里11点。工作量很大,但她却乐在其中。张丽告诉记者,每天黎明时分,就有很多大爷大妈早早起床,只要有人起来,她就睡不着,也要起来开始一天的忙碌。刘大爷是位老红军,今年已经92岁了,自去年冬天散步时摔了一跤后,身体大不如前,张丽全程负责这位老人的饮食起居。有趣的是,刘大爷逢人就讲他过去参军时的故事,从吃完早饭后的晨练,就开始了他洋洋洒洒的“故事大会”。他讲述的事情张丽已经听了不下几百遍,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带头鼓掌,这也是她一直坚持的信念,那就是始终让每个老人开心。

王奶奶的儿女在外地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她。老人刚来养老院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但始终闷闷不乐。张丽洞悉了这一切,主动开导老人,还给王奶奶当起了干闺女。一来二去,王奶奶在这里体会到了家的感觉,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记者在拜访王奶奶时,老人一个劲地夸张丽能干,说是比亲闺女还亲。张丽告诉记者,每天她要主动开导的老人不下5位。很多老人刚来这里时都带有负面情绪,必须要耐心地开导和无微不至地照顾,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结。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张丽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她告诉记者,照顾老人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能干得动,她就会一直干下去。

上一篇:按进度高质量办好北京世园会 下一篇:智慧化建设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