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17 03:28:57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摘 要:课程考试是目前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现行考试模式在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因此,该文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坚持过程评价,知识考核和能力素养相兼顾的方式,分析了目前《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和想法,提出了详尽而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和“自学-指导-研讨”等新型考核模式,强化学生思考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的实践结果证明了考核改革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 考核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45-02

《现代设计方法》作为一门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新技术较多,理论计算与推导较多,要求学生掌握matlab、ansys、isight_FD等数值计算软件、工程应用软件,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又是一门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课程。这些都对想掌握和想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进行大力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改革考核方式入手,以考促学,应对这些挑战,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总目标,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以任务驱动和紧贴实用为手段,探索多形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 目前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课时偏少问题,无法上机考核。课程需要将课堂理论推导,数学计算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验来具体实现,工程应用软件操作也都需要上机,目前6个学时的实验课,只能教学生学习些粗浅的应用,没有上机考核时间。(2)考试内容问题。以往考核重知识轻能力。计算题目难出。如果题目太肤浅,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如果题目有深度,通过题目计算解答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应该掌握的技术,那计算相当大,有相当的难度,如果采取常规两小时内闭卷考试,是无法完成计算工作。考试内容,答案唯一的考题多,填空、判断、单选、多选、简答等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证明、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学生考试起来,只需从大脑中“调”记忆的内容而不用动脑思考,这也为作弊造成了便利,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3)考核方式单一问题。要么出大作业,要么闭卷考试。都有弊端与不足。大作业容易出现抄袭,闭卷考试,无法检验综合能力。考核基本上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核少,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松、考前紧,考中作弊、考后忘”,考前突击成为普遍,考试变成仅仅考记忆力,而非考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培养的学生往往成为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而非创新达人,非高素质,复合型,综合性应用人才。(4)缺少对考核方式方法内容的在考核。考试的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范围,分值比例的安排等都是由任课教师决定,学校把关不严。导致没能达到检验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掌握,推动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2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前述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专家的教学经验,本课题组从多角度分析、思考与探究现有考核机制,为了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本课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制订考评体系,以及考试标准。对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加以规范,科学制订本课程的考试方式办法。

第二,边学边考,及时反馈。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课程总体考核的结合。确立平时考核的内容、方式及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同时还规定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成绩和课程总体考核成绩综合确定,并逐步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从而鼓励和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测试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任课教师抽出一定时间来反馈试卷分析的内容,对所考核的内容进行试卷讲评,使学生及时查找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课内与课外考核的综合。把课本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课内外的表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学生应当不应只局限在熟悉教材上,而应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试内容的安排,不仅考学生的记忆力,更要考查学生们的理解力,以及他们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引导、鼓励大学生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出新的见解,形成新的思想,为未来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作扎实的准备。

第四,加强实验内容的考核。目前实验部分内容是在不断朝着模拟科研的、设计型和创新型的综合性独立大实验发展,对实验部分的考核,应重点考查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综合性独立大实验)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是否理论联系实际等。

第五,完善学生自我考核。为便于学生自学,完善教材中例题、习题的详细步骤和解题过程,便于学生重点明白和弄清楚自我考核出错时,问题出在哪里,查找问题的原因,出现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改正。

第六,突出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除了考基础知识,更要考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安排一定量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题目,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通过题目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得考试不在只是记忆,更是考知识灵活使用,开拓创新

第七,实施网络考核,搭建师生互动平台。通过网络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自我测评与互动性测评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评价――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师生搭建一个探讨、答疑、辩论、学习互助、资料共享等的网络平台,开辟开放式学习、互动式考核渠道。

3 实施成果

制定出一份课程考核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制作一套标准化的试卷(试题)库(附答案)。制作出阶段考核题库(附答案)。制定出课程论文、面试题目库。给出课外阅读的素材、资料等读物。给出实验考核内容。完善教材内的例题求解过程和步骤,给出教材习题的答案。给出与课程相关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题目。建立网络考核、师生互动平台。

4 结语

通过以上提供的规范性的不同类型题目题库,有综合性的,有实践性的,有各阶段的,有期末的,有实验的,有网络的等多形性、多方式的考核,为学生自我考核,教师统一考核,以考促学促教,在师生互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考核,带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都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唐琦,马明霞,雷迅.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39-140.

[2] 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3] 汤陆文. 《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103-119.

[4] 张洪丽,周淑霞.现代设计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科教导刊,2014(3):150,197.

上一篇:浅析变电运行管理中的事故点及对策 下一篇:城镇化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