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宣泄室”不宜于校园

时间:2022-09-17 02:58:48

“心理宣泄室”不宜于校园

近来有媒体报道,某中学为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在学校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其中提供小橡皮人、脸谱、沙袋、气球等宣泄工具。我最早看到“心理宣泄室”是在上学时,杂志上说有些外国企业为了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专门开辟一间屋子供大家宣泄不良情绪,员工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摔打、砸东西,还可以对橡皮打脚踢,甚至可以在橡皮人身上贴上管理者的照片或写上名字再打。现在又看到“心理宣泄室”走进了中小学校园,却觉得有点无法接受。毕竟,企业与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年职工和未成年学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心理压力,未成年学生采取这种“痛扁”的暴力宣泄方式合适吗?

结合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的渠道很多,合适的宣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宣泄内心的压力,还能让他们身心愉悦。而在学校设立心理宣泄室,通过诸如气球、小皮人等工具排解心理压力说白了就是以暴力和破坏来解决问题。单纯采用这种方式而老师不加以合理的引导,会对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强,如果受到一些挫折和委屈,就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很容易使他们养成任性、霸道的不良性格。同时,心理宣泄室毕竟是个充满暴力和愤怒的地方,有着明显的暴力倾向,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宣泄的同时又形成了暴力的倾向,很难保证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遇到麻烦不会采用暴力方式解决,要是这样,恐怕我们的“心理宣泄室”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中学生心理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紧张的学习、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父母老师的高期望值,甚至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减少都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压抑的现象。因此,心理疏导的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什么样的压力,都要有全面的考虑,并不是简单地到宣泄室发泄一通就能解决问题。

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就是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迷惘、彷徨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我减压,放松身心;平时要避免过度劳累,要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要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文娱活动。引导学生排遣的最好方法还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对学生多~些理解和宽容,与学生多一些沟通和交流。要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阳光下成长,他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从而快乐地学习。

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因为家庭很困难,表现自卑,平时也不和同学一起玩,再加上升学的期望值又很高,导致心理压力很大。我发现后,多次找他谈话,耐心地听他诉说,并引导他注意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鼓励他多和同学交往,甚至带着他和同学们一起跑步、游戏,推荐他阅读《平凡的世界》,一起探讨书中的人物。在我的不断疏导、劝慰下,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到初三时,已经完全走出了心理压力的阴影。

其实,针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大的现实,努力引导他们自我调节,多参加文体活动,多和老师、父母交流,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情操,不是比“心理宣泄室”简单、暴力的宣泄更好吗?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下一篇:用体验式活动“玩转”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