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走好“做人”和“处世”的平衡木

时间:2022-05-10 04:27:13

带学生走好“做人”和“处世”的平衡木

在说自己的意见之前,我想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和陈老师如出一辙的经历。

那时我刚毕业,也是班主任,带的学生在本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还破了记录。当成绩汇报到裁判长――也就是一个体育老师那里,他几大步跑过来,十分认真地左量右量,然后还不罢休,又把学生跳高时的浮土噌噌噌几把抹去,然后再重新测量,结果跳的高度下降,第一名也丢了,记录也就破不了了。当时我的学生们群情激愤,嚷嚷着不公平,凭什么别的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不把浮土给抹去,单抹我们班的?我也年轻气盛,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在我默许的情况下,班长、体育委员和团支书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去找校长告状。结果校长的处理却令人失望,他是十分“圆滑”地各打五十大板,一方面委婉地提醒裁判长要一碗水端平,另一方面则批评我的学生不尊重裁判结果,同时还把我拉过去好一顿批评,说我挑动学生闹事,有损学校的安定团结云云。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三败俱伤:体育老师没面子,我没面子,我们班没面子。然后,是体育老师和我记仇,我们班和体育老师对着干,体育老师对我们班撒手不管。少了体育老师的督促和带动,学生基本放弃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到考学的时候,有两个学生晕在了考场上,损失太大了;而且,十几年过去,一直到现在,这个体育老师看见我还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当年我十分不服气,现在人到中年,回头想想,反倒觉得校长批评得对,这件事之所以闹到不可开交,确实有一大部分的责任应由我来承担。身为一个班主任,光是热血一涌,即时发作,就没有想到怎么顾全大局,既努力保住裁判的颜面,又尽力安抚住学生的情绪。班主任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当好一个泥水匠,通过“和稀泥”的方式,调停好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创造出安定团结的局面,从这一方面说,我失职了。

第二件事是上个月我的女儿和婆婆之间的冲突。

其实本来是一件无所谓对错的小事,也或者说婆婆有一点轻微的错误,但是孩子却梗着脖子不依不饶,对她奶奶大加指责,说得老人家脸上挂不住,抽抽搭搭哭起来。我恨她不懂事,拍她一掌,她也哭。

然后,我把正夹菜的筷子放下来,摆在桌上,成平行线,让她看。“这是黑。”我一指左边那根筷子,“这是白。”我又指右边那根筷子。“你走路的时候,不可能非左即右,像踩钢丝。要稳当,就只能走中间地带。在这个地带里,考量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错是对,没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可以遵循,你要顾及到亲情、长幼和其他因素,比如说你,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迁就一下老人……”

人降生的时候是完全的“自然”状态,渴了要喝,饿了要吃,错就是错,对就是对,非常的坦诚、直率,这种状态虽然美好,但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要学会打磨自己的棱角,委婉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学会委曲求全,也就是说从一个“自然人”的状态,逐渐过渡到一个“社会人”的状态,考虑事情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既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又要力求达到人际关系的圆融、和谐。

话说回来,就文中这两件事情而言,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既然它们可以归结为“做人”与“处世”之间的冲突,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冲突的节点,然后把不利事件演化为有利的课堂。其总的原则就是做人要方正,善恶分明,处世却要圆通,在善恶分明的基础上,学会和人相处。

案例中的第一件事,是考验班主任的处世功力:第二件事,则是考验班主任教导学生处世的功力。

想想看,作为一个班主任,除了播撒正义、真诚、民主、尊重这些美好的东西,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外,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走好做人和处世的平衡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游刃有余,又可以让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大展宏图,如此看来,做班主任难道不是一个很有层次、很有前途、很有深度、很有美感的工作吗?

上一篇:班主任,你该偏向哪一端 下一篇:100个“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