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式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17 02:46:02

医院式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我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形式。当前中国的养老市场巨大,但养老机构数量及质量明显不足,医院增设康复治疗科或老年病科是医院式养老方式的主要形式,服务对象多是患有慢性疾病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人。中国以民营医院和一级医院床位利用率只有不到60%,床位闲置是医疗资源的浪费。由医院开办养老、由养老院增设医院功能和建立全新的医院式养老机构是建立医院式养老的三种主要方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高是医院式养老的主要优势,国家政策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区域性规划和高水平医院发展养老式服务没有热情是医院式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医院;养老;床位;利用率;护理

1.中国的养老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11月1日,我国境内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再次引起国家及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养老方式有社会化、多样化倾向,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由于“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会使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种义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利益;并且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专业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与他们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第二,机构养老。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照料和服务的方式。第三,社区养老。如托老所、老年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及其它多种助老机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临时的或定期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1]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养老方式还将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它方式补充的基本格局,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家庭对进养老院还是较难接受,二是所谓老年人,根据个人是否需要“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很大部分身体尚好,甚至一部分人还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第二类是虽然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但基本还能生活自理;第三类是不能生活自理的需要别人来养的人。而根据老年人家庭情况来看,又有夫妻共同生活时段和一个人的寡居阶段,夫妻共同生活时相互照顾占有更多的晚年时间,也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三是经济原因,进养老机构还需要相当的费用,这对像农村或城市低收入人群还无法承受。当然,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也却有少部分人群有各种较高的养老需求,只这部分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稳定的增长。

那么我们的养老现状如何呢,据统计,北京市有各类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290所,床位18680张。主办者认为,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基本都是民政机构批准的民政系统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和近几年兴起的个人或企业投资的民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2]在山东地区多家养老院调查,发现与北京基本类似的状况,山东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公办和民办两种模式,有如下特点:①典型的福利性质的公办养老院规模小,设备简陋,硬件设施差,即“温饱型”,只管老人吃住,料理一些基本生活服务,老人根本谈不上享受。规模大、设施上档次的民办养老院收费高,多数人“望价止步”。②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下岗妇女或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流动性大,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难以提高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面需求。不管大病小病,只要老人不舒服,就得联系家属去医院,排队挂号,很麻烦。[3]因此,现有的养老机构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都存在服务水平低,难已满足少数较高需求的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老年人到晚年很多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家庭无医疗专业护理能力,而把老人送去一般的养老院,又担心没有专业的医疗服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兼有养老、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这种养老模式,既能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又能减轻病痛对老年人的折磨,同时还能减轻不少子女的负担。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养老模式,不少老年人在其中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医院式养老的定义是:用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保健院、各种专科医院等)良好的医疗条件,设立单独的科室,划出单独的区域,开展社会养老工作;也可以是在原有养老院的基础上,增设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达到国家对医院设置要求的机构。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医院式养老还是第一种方式为主,这种方式虽不是现在养老的主流,但确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中国的医院床位情况

那么,我们国家现有医院,尤其是医院病床利用情况如何呢。根据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到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78.7万张,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6.7%,其中:公立医院90.0%,民营医院59.0%。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床位利用率分别为102.9%、87.3%、56.6%。[4]依次推算,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未能利用的床位达到63.7万张,而其中民营医院和一级医院床位空置最为明显,这些医院有些可能由于超规模建设,部分病床长期闲置,所以,由现有医疗机构拿出10-20万张床从事养老服务是完成有能力的,这方面,有些地区的医院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哈尔滨市某医院建立了“康复托老中心”。在康复中心住院的都是患病后留有后遗症的老人。中心设有游艺室,里面有台球、麻将、扑克等,供老人们娱乐。医生、护士、护工三组人照顾一个老人。[5]山西省临汾市某医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市卫生局和市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集预防、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养老康复中心,是山西省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也是市残联确定的残疾人康复定点医院。这家康复中心最大的特色是为这些患者提供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使其身体机能在得到一定恢复的同时也解决了其养老问题。一位入院老人的女儿表示:“她首先看中的是医务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其次工作人员有爱心,有责任心,第三就是康复中心的卫生、环境等硬件条件令人满意。”她经过多方对比考察,选择把老父亲送到临汾市这家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治疗。[6]各地建立的医院式养老机构重点突出康复特色,除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外,还提供康复训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单纯养老院不能解决的难题。

上一篇:基于逆向物流的电子垃圾回收模型初探 下一篇:浅谈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现状与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