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超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7 02:40:40

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品种选择、播种、栽植密度、施肥、收割头季甜高粱、再生甜高粱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以为甜高粱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甜高粱;生物产量;再生栽培;头季;二季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32-02

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总面积超过67万hm2,居全国首位,且每年以超过130 hm2的速度增长。沿海农田均为脱盐土,含盐量比一般地区高,干旱年份盐分还会增加。甜高粱不仅耐盐碱(可忍受盐浓度为0.5%~0.9%),还有生长快、茎秆产量高和茎汁液丰富、含糖量高的特点[1-2]。甜高粱的单位含糖量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相当于甘蔗的1.3倍,玉米的3倍。甜高粱秆是成本最低的燃料乙醇生产原料,1 hm2甜高粱每天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可产48 L酒精[3]。甜高粱除作为饲料和酿酒等用途外,还被列为欧共体未来有待开发的再生性能源。甜高粱是以粮食、饲料、能源为一体的高产、高生物量、高效益、耐旱抗旱作物[4-5],在江苏省沿海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生物量是甜高粱的显著特点,尤其是作为饲料和能源作物利用时,提高生物产量是甜高粱种植的关键。甜高粱再生栽培是提高甜高粱产量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它是根据甜高粱茎节上具有休眠芽,在合适的条件下萌发力强的特点,利用甜高粱茎节基部发蘖、抽穗,进行第2次收获。甜高粱再生栽培具有节省种植成本、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效益等特点。江苏沿海地区秋季光热条件较好、无霜期200 d以上,具备甜高粱再生栽培的基本条件。通过以再生栽培为核心的配套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甜高粱生物产量200 t/hm2的超高产目标,种植效益十分显著。

1 选择适宜品种

江苏沿海地区用于再生栽培的甜高粱品种,要充分考虑到生育期的气候限制条件,保证再生植株可以在霜降前完成生育进程,安全收获。适宜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或者中早熟品种,迟熟品种只能做单季栽培。江苏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较多,抗倒性也是品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湘两优糯粱1号、青壳洋、红糯杂1号、泸杂4号、泸糯8号等品种都是这一地区较理想的甜高粱品种。此外,还要尽量选择耐盐碱能力强、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2 适时播种

甜高粱栽培中,适时播种十分重要。适时早播、早管,促进早成熟,早收获,保证头季高粱在7月下旬前收获,二季甜高粱在9月底前抽穗,以夺取两季高产。甜高粱种子小,苗期长势弱,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0 ℃,在生产上把5 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 ℃以上作为播种的温度指标。露地直播,提倡覆盖地膜,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温度,提前播种期,还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以3月下旬为宜,最迟不得超过4月中旬。上茬不能及时收获,影响播种时,可以采用育苗移栽,以保证早熟。

3 合理密植

再生栽培的甜高粱品种多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合理的密度是群体高产的保障。一般株距20 cm,行距50 cm,种植密度9.0万~10.5万株/hm2。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适当调整,但种植密度一定不能太低。如果由于播种质量不好或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缺苗应及时补苗,从出苗密集的地段取苗子补到缺苗的地方,方法与育苗移栽相同。补苗后及时浇水,促其迅速成活。也可以在播种时,在田边地头预先种植部分备用苗。

4 肥料运筹

肥水运筹的目标是要提高头季产量,促进早熟,为甜高粱再生高产提供保障。

甜高粱基肥一般施45%复混肥450 kg/hm2(或磷酸一铵肥300 kg/hm2)、尿素300 kg/hm2,均匀撒施后整地。在头季高粱拔节后7~10 d施用拔节孕穗肥,一般施硫酸钾300 kg/hm2、尿素300 kg/hm2。在头季高粱收获前10~12 d施用再生高粱促芽肥,施人畜粪15 t/hm2。

5 及时收割头季

当甜高粱穗子上、中部籽粒变红变硬时,正处于蜡熟末期,要立即抢晴收割,以确保再生高粱能有充足的时间。

6 再生甜高粱的管理

6.1 控制好留茬高度

低桩留芽,一般以近地面留2个节作再生为好,留桩高度不超过5 cm,留桩太高,穗小不整齐。实践证明,留节位低的无论在茎秆高度、粗度还是在穗长、穗重等主要性状方面,均好于留桩节位高的。头季收获后,为了避免割口处受病菌感染发霉,特别是在空气湿度大和雨水较多时,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杀菌。干旱少雨时期可以不做此项处理。

6.2 砍秆覆盖

砍秆后可以将茎秆搬出地外集中处理和利用,对于无病虫高粱秆也可以结合晒秆,将秸秆覆盖在桩上,不仅可以降低高温对地表水的蒸发,还可以减少茎秆水分损失,促进潜伏芽萌发成苗。等到再生苗高达到5~7 cm时,要在傍晚时将秸秆揭开,盖在行间。值得注意是,在多雨的季节,秸秆覆盖忌盖桩头,以防烂苗。

6.3 中耕施肥

在头季高粱收获后,为了促使新根大量生长,应深中耕1次,再进行浇水施肥,一般施人畜粪15 t/hm2,对尿素120~150 kg/hm2。如遇干旱,加施清粪水。当再生甜高粱6~7叶时,再施肥1次,数量与头季拔节孕穗肥一致。

6.4 抹芽留苗

甜高粱再生芽抽出后,要及时疏苗2~3次,以使蘖芽生长均匀一致。疏苗应按照除上留下、除弱留壮、除挤留匀、不留缩颈节苗的原则进行,一般每株留蘖芽以2~3个为宜,不但可保证个体发育,而且有利于群体结构形成,保证高产。

6.5 成熟收获

再生甜高粱进入蜡熟末期后抢晴天收获,并及时打晒,避免损失。

7 病虫害防治

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病害较少,主要是炭疽病、纹枯病和褐斑病。虫害主要有粟穗螟、玉米螟、大螟、高粱蚜、芒蝇等,其中以粟穗螟、玉米螟、大螟危害较重。粟穗螟在小穗上结网食害嫩穗和籽粒,玉米螟、大螟以幼虫为害心叶和茎秆,形成花叶、枯心、枯穗,应根据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7.1 高粱蚜虫

甜高粱苗期百株虫口数超过2万头或虫株率30%~40%时进行药剂防治。用3%啶虫脒粉剂750 g/hm2,或40%乐果乳油750 mL/hm2,或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900~1 125 kg/hm2,常规喷雾。

7.2 螟虫

甜高粱螟虫主要发生于抽穗至灌浆期,可在甜高粱扬花前后、灌浆初期防治2次。可以使用3%甲维·毒死蜱乳油450 mL/hm2对水50~75 kg/hm2,或18%杀虫双水剂3 000~3 750 mL/hm2+10%吡虫啉150~225 g/hm2对水600~900 kg/hm2喷雾防治,或用2%氯虫本甲酰胺悬浮剂150 g/hm2对水750~1 125 kg/hm2喷雾至穗部。

7.3 纹枯病、炭疽病

在拔节前后发病初期选用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农药进行防治,喷雾部位是植株中、下部。

7.4 褐斑病

上年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处理带病秸秆,减少菌源,或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预防。

8 参考文献

[1] 马鸿图,黄瑞冬.甜高粱——欧共体未来能源所在[J].世界农业,1994(8):13-16.

[2] 崔玉华.中国应大力发展糖高粱[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4(5):15-16.

[3] 张彩霞,谢高地,李士美,等.中国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空间适宜分布及乙醇生产潜力[J].生态学报,2010,30(17):4765-4770.

[4] 鲁巍,程哲明.甜高粱制糖大有作为[J].中国糖料,2002(1):37-39.

[5] 黎大爵.甜高粱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1021-1024.

上一篇:秋花菜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铁研124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技术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