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时间:2022-09-17 01:51:51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意识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感性是提高其问题意识的关键。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数学素养;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问题意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并解答出问题。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大多学生依赖于教师。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使其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营造轻松的环境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即使允许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提问,但其提出的问题也较为浅显。此现象的产生,师生关系不平等及课堂气氛不活跃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压制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二次方程”时,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就二次方程的原理进行思考,对解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进行细致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自己发现问题,最终自主或集体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函数方程的内涵。

二、教学设计应合理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对每一节数学课进行有效地设计,保障每一节课都有清楚的教学思想以及有层次的教学结构。只有如此,新的数学概念才能有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要注重教学导入环节,要巧妙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合理使用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型等,直观地解释复杂的数学概念。还可以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例如,牛顿、笛卡尔、陈景润等人对数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积极进行教学评价

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受到其原有水平的影响,例如,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较高,而能力低的学生提问的价值较低,而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规范学生的提问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给予相应的教学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勇于提问。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好奇心是指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未知的新奇事物的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操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诸般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是产生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品质特征。巴黎科学院院士、布尔巴基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厄多内谈到:“我同意哈代的观点。激励数学家做研究的主要动力是智力上的好奇心,是谜团的吸引力,是穷究真理的需要。”爱因斯坦指出:“并不是我特别聪明,我只是较执着于解决问题;并不是我天资聪颖,只是有无比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但我国传统教育总是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抑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首先问学生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要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等。随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其数学问题意识。

五、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俗说就是费脑力,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听众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了主角,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分式”时,由于它与“分数”大体相似,因此教学时只需简单讲解其原理与基本性质,便可让学生利用原来的“分数”知识,进行对比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既提高了学生对“分式”的了解,又对“分数”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事半功倍,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初中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使其可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篇:推陈出新,教师是关键 下一篇:探析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问题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