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 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7 01:05:18

基于儿童视角 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具备的知识经验,灵活地选取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有趣的活动,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儿童视角 高效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93-0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能力,就没有教育。”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俯下身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发展的实际,设计符合儿童能力特征的教学环节,才能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激励学生实现信息技术素养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一、从儿童需求出发,以需促学

“需求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有需求,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课堂变得丰富而有生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需要,尤其注重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资源,引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使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学习信息技术,在应用信息技术中发展、提升。笔者在教学苏科版三年级第27课《美化文档》时,首先和学生谈学校校刊《阳光》对我校的影响――是我校的骄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荣誉。紧接着我又告诉大家《阳光》出版发行的过程,在这里重点提到排版、美化,就利用我们学习的编辑文档、插入图片、美化文档的方法。最后,笔者向大家一则通知,《阳光》编辑部正准备招聘小编辑来排版、美化文档。(此时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抛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发展需要激发个人的无限潜能。在这里教师不是去鼓吹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轻轻一碰便激起学生无限渴望发展的欲望。教学内容是学生身边正在发生和即将经历的事情,学生活动中倍感亲切。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更使学生感受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

二、从儿童发展出发,学以致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俗地说就是要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笔者在教学苏科版四年级主题活动《创作演示文稿》(结合学生学习WPS演示文稿制作,放手让学生尝试进行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创作)时,由于他们正在学习《雾凇》一课,于是笔者就从雾凇入手,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首先收集网络上关于雾凇的素材,如:雾凇产生的原因、雾凇的图片。结合以上素材让学生利用所学独立创作幻灯片,最后在课堂上用极域软件的广播命令向全班学生展出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学去创作幻灯片,实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大融合,不仅可以在语文素养方面使学生得以发展――对雾凇的知识有更深层的认识,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怎样收集素材制作演示文稿。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引入语文,这是笔者教学行为的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里对学生的网络收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制作WPS演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让学生自主创作演示文稿,彻底打破了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僵局,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学生也能在交互式的网络环境下,平等共享世界的文明资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协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实践性。学生在这种自主、开放的创造空间中,享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三、从儿童认知出发,化繁为简

笔者教学苏科版四年级《快乐的小猫》(让学生用“移动”“面向”“平滑移动”等动作命令对演员进行定位移动)。本课涉及到的概念颇多,其中“坐标”学生就难以理解,于是笔者专门针对“坐标”进行设计,因为我校的微机室学生按四列十二行对坐,笔者在上课伊始创设“找位置”游戏情境,让学生描述袁乐的座位在哪里,生1说:“第3排第1行”;生2说:“第3列第1个”……虽然学生的表达结果各不相同,但都要能说清她的位置,于是笔者借机点出:“袁乐的位置是(3,1)。”所有学生明白(3,1)能够准确描述袁乐的位置,而且简单易懂。这时笔者出示PPT向同学介绍坐标(X,Y)。在这里笔者没有机械地照搬教材先讲授“坐标”的概念,再讲授怎样用数字去表示每个点的位置,而是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将新知融入生活使学习内容简单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到渠成。

反思这次尝试性的翻转课堂,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彻底点燃,个个都兴趣浓厚地参与思考、分析、辩论,使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争辩的课堂环境下催生了学生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从新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考虑,结合儿童认知规律,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课堂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及所处的文化环境,从儿童视角灵活地选取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上一篇: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 下一篇:强化自我反思 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