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怎样去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16 11:06:58

浅谈小学生怎样去学习数学

数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必修的一门科目,同时也是学生一生中时时刻刻会用得到的学科,由此可见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才能去学好这个学科呢?在这里我以一直在一线教授小学数学的教师身份,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希望广大同仁斧正。

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我们教师主动地去教授学生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是被动的。这样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将我们教师的主动去教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去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去学”到“主动学会”再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我们当前新课改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数学教学我们不仅仅要去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即在考试当中取得分数的高低),而更要着眼于学生怎样去获得知识这一过程。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等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知识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指导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句话明确阐述了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去完成我们要做的事情。放在我们学习中,就是我们要做好课前的预习。预习是学好数学非常重要的前提,学生们上课前能提前预习课文的话,他们就会知道这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不懂。按理说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高的结果。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较“理想”的成绩,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泡沫”成绩,是不踏实的,当他们升到高的年级,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深,成绩出现“反弹”是必然的结果。为了使学生知识学得扎实,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上给出的本节知识要点,弄明白要学什么;(2)阅读课本上给出的例题,并且认真分析例题的解答过程,弄明白怎么去写步骤;(3)按照例题的解答过程尝试计算相类似的题目;(4)对不能理解的知识进行分析,并且对不能明白的地方着重标记;(5)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用具和材料。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节内容时,师生共同探讨“能被2整除”的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预习课本,“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通过这样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去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学习环节指导

1.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有疑问才会有思考,现代心理学表明:带有疑问的去学习,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这样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学生会把知识作为一种自我需求去主动学习。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为例子,这一部分的内容,课本上一共安排了七个例题,对于怎么去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应该给出示例。比如教师在教授例题1时,可以示范提出如下问题:(1)例题有怎样的特征;(2)他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3)部分积怎样去定位;(4)最终的计算结果又是什么。在学习后面的例题时,让学生仿照这种方式提问,并以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共同学习。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式学习。有竞争才有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中,让各个小组自行讨论,独自思考来解决问题,并且对解决问题既快又对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例如我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要求学生前后排4个学生为一组,在以预习为基础上进行自我讨论。并提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何联系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会有小组得出这样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拼接转换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因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长乘宽”即“底乘高”。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思想就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3.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小学生做为成长中的个体,刚开始他们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教师去给勾勒出美好的图画,他们的思考能力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及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教给学生两种“学习法”:(1)突然放松法。当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长时间去思考而没有结果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厌学、惧学的心态,针对这种心态我会引导学生去放松,比如听音乐、去打球……尽情放松后在去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时使学习灵感伴随而来。既能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也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2)实际动手法。例如解答分数应用题:“一条钢管长4米,第一次截去2米,第二次截去余下的1/4还剩多少米?”像这样的问题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先动手去实践,然后总结算法。通过以上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本质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课后指导

课外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办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对课外作业非常重视。我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基础知识检验,主要考察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板块智能提升,主要考察学生对较难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教师多关注学生课前、课内、课后学情,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那么学生提高素质才成为可能。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积累让作文“材”源滚滚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