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业遗产类博物馆文化表现模式及价值

时间:2022-09-16 10:39:15

谈工业遗产类博物馆文化表现模式及价值

摘 要:本文以工业遗产类博物馆再利用成功案例—青岛啤酒博物馆为例,通过实证评析工业遗产类博物馆的文化表现模式及价值。从保护的兴起、青啤博物馆特色文化表现模式、价值评析等进行一系列探究,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业遗产与城市文化、城市精神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对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预测。

关键词:工业遗产;青岛啤酒博物馆文化;表现模式;价值

中图分类号:J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59-03

缘起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

中国经历了二十世纪的跨越发展,利用将近百年的实践,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的转型,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前所未有,丰富而生动,最直观,最理性,最广博的见证了文化,见证了历史。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何谓工业文化遗产呢?它是指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根据《下塔吉尔》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已渐渐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馆旅游则成为重要的新的旅游金点,传统博物馆旅游单一的游览过程,大部分让游览者产生了视觉疲劳和感觉疲劳,急需新的思路,来拯救传统旅游。

工业文化遗产再利用的复兴使得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成为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概念上划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进而出现了更加先进的文化旅游,对其的更新再利用的文化内涵是通过自身改造更新这一过程去体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最好的方式是把整体策划、全方位销售和文化、旅游、交通、商业等各个方面相结合,合作开发,达到最佳的预想效果。以青岛啤酒博物馆这个改造成功的典型为例,它是将最初的青岛啤酒老厂址进行了人为的一系列的改建重组,将暗淡无光的旧厂房神奇的变成了一本讲述青岛啤酒文化的现代博物馆以及青岛啤酒文化的“新书”,博物馆改建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成功营造出属于青岛自己的啤酒文化氛围。

一、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代表—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可以概括为基本实现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精神文化延续、企业的发展三者高度的结合统一,是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成功改造案例的典型代表。其位置在青岛登州路,在1903年建造的老厂房基之上2001年改造而成,明显的哥特式风格,结合东西文化精髓,全面展示了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工艺流程以及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

其中办公楼、宿舍楼和糖化大楼等保存至今的早期建筑,为啤酒博物馆的主要馆舍,馆内划分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两个区域,大约展出面积为六千平方米。宿舍楼和办公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轮廓简洁,办公楼的东北与西北两角各向北引出一双层翼楼。此区以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形式展现青岛啤酒悠久的历史、所获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参观访问的盛况,避免对楼体的大幅度整改,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百年老楼。糖化大楼为二层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其主体空间是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区陈列区,此区展示的是青岛啤酒的老建筑物、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红色坡顶、红色清水砖墙面以白色木质门窗及白色装饰线,硬山墙,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①,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社会和建筑审美价值。

青啤博物馆很好的实现了由传统静态浏览模式向动态参与模式展陈的转变,休闲、娱乐、参与结合为一整体过程,动态的展示生产工艺品,加入艺术元素来点缀,让生硬的工业设施亲切、温和,以活泼、动感的方式展示建筑及文化的遗产,潜在的把工业文明的信息传递给游览者。在糖化大楼里面木吊梁的空间设置,铜竹与铸铁组建的楼梯,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在新建的钢架结构之中,直接的体现出技术的简约与力量;办公楼上的彩色玻璃与清水红墙的建筑相映成趣,即使置身于相对缺少人情味的工业环境之中,人们不经意间中也会在心底泛起儿时温暖的感觉;宿舍楼内精心保留的优雅的白色木楼梯则预示着安静的体息空间。这样历史得到了延续,艺术得到了延续,文化得到了延续。

二、青岛啤酒博物馆特色文化表现模式

(一)城市文化中心—啤酒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文化,这不是单个人的印象,它是主体对象对城市客体的总印象,一种大文化视角,一种综合认识的结果,一个多数人对某个城市的总体认识。

德国—慕尼黑,中国—青岛。

这两座同样因啤酒而蜚声世界的城市,其文化内涵中也有了相似的主体元素。一个是800多岁的临水古城慕尼黑,一个是建置120年的滨海新城青岛,甚至后者因为历史遗留的德式风情、依托青啤厂绵延发展的百年啤酒文化、名声鹊起的“国际味儿”啤酒节而被称为“东方的慕尼黑”。

1891年,清政府批准在胶澳驻军设防,调清军入驻,促使了青岛的老建筑的诞生,其实更直接的是被侵略的结果,后来老建筑反而成为青岛特色之一。先后被沦为德国和日本的租借地,这一特殊的“经历”造就了青岛的欧洲风格、东洋风格与山海合一的自然风光相齐名的的滨海建筑,高低跌宕,错落相点,叶叶红瓦点缀在绿树青山之中,构成了一幅“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织而成的优美画面。青啤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提炼、文化背景的缩影和所代表民族精神理念的符号,更好的烘托了城市文化—“青啤文化”的氛围。

(二)企业文化中心—青啤模式

青岛啤酒企业有着自身的文化和上百年的传承,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积淀,可谓百年老字号了。在公布的“2011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榜”中国啤酒第一品牌,以502.58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500强的啤酒品牌,青啤将成为代言青岛的“城市名片上。

青岛啤酒厂通过将早期建筑修建成青啤博物馆,对遗产历史、科学、建筑价值的充分挖掘,成为青岛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将物质遗产转变为艺术馆、博物馆等成为企业的文化中心,从展示城市历史、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的高度出发,诠释了保护传承与创意开发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独特的“青啤模式”。

“青啤模式”为该企业的文化中心,其将休闲、娱乐、参与等旅游元素融入到展览中,融入大量艺术手段,不仅多层次的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以强烈的市场意识抓住了消费者的兴趣爱好,突出体现了城市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中心模式及其经济价值。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拓展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以丰富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容促进各项工作的顺畅运转,可以聚人心、提士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武器。工业遗产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品质,会使企业文化形象得以提升,无形中提高企业的产业价值,增加商品的吸引力和公司的可信度。企业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经济,这样不但可以反映与凸显企业的文化与实力,而且提高企业竞争力,节省宣传资金。青啤模式正好是企业的缩影,对内部能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对外能够获得良好的企业信誉,企业影响力,有助于赢得顾客和游览者的信任和企业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企业形象建设本身档次、质量的高水平、服务的高信任和大力做好对外宣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塑造企业形象外,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价值评析

(一)经济价值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有工业文化遗产的间接或潜在经济价值,即由于文化遗产的存在时间久于其它城市建筑,因政治、文化、艺术的众多不同背景,而可能在现在和以后所产生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收益分为文化遗产的综合经济利益和文化遗产永久经济利益两个方面。

啤酒街周边地价的上涨是本案例中的一大突出的经济效益。随着 “青啤”知名度的提升,原有的登州路地区的地价随之变化,带来了周边开发的高水平和高收益。为了打造一条特色鲜明的啤酒文化街,2005年4月份开始,市北区投巨资,对登州路1000米长的范围进行全面改造。改造以后,登州路上会形成两处各具特点的饮酒区域。其中一处就是原来的青啤宫,啤酒之家和青岛啤酒吧,经过改造,其周边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另外一处则聚集了十几家特色啤酒吧,形成了格调高雅、极具欧陆风情的品酒区。除此之外,登州路将采用雕塑小品、地面浮雕、植物修剪等形式,再配以青岛啤酒博物馆,充分体现酒文化的特色。另外,中心广场、酒趣广场两处休闲场所的设置,可供人停车、休闲。此外,为了体现历史的文脉,除了通透青啤厂围挡墙,使啤酒厂内的古典建筑彰显在街道外,修建青啤百年文化墙。

在经济价值方面,工业遗产保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环境的改善和品位的提升带动地价,利用地价的杠杆作用撬动经济的发有助于实现建筑本体及其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建筑材料文化资源的浪费,有助于青岛的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的城市风貌保护。由于产业的更新换代等诸多原因,青岛工业遗产现在大多处于城市的衰败区域,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可以激活所在地的经济和文化活力,同时也可以为下岗工人提供更多的长期而稳定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效应

工业文化遗产的再利用形成拉动老城衰败地区复兴的“周边效应”,慢慢影响着城市印象。而城市形象的改善势必会吸引外资的投入,尤其是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

青啤博物馆以及啤酒节的出现,所营造的氛围对了周边地价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特别对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随之产生的景观效应,形象效应,环境效应等使人们越来越喜欢在文化遗产点就近居住,在选择居住地时越来越考虑文化遗产因素,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显的“社会效应”。

通过青啤博物馆的投入使用,不难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再利用给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旅游价值。市场的推引增强了人们对于历史遗产的支付意愿,历史遗产的修复增强了人们的兴趣,通过媒体的,也带动了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再利用共识的形成。游客的支付意愿转化为消费需求,使得对遗产昂贵的维护转为的经济增长,另外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服务,娱乐,餐饮,住宿,零售,通讯等等,文化遗产价值得到有效体现,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带来城市区位的提升,而区位的提升又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辐射力,甚至有出现城市增长极的可能。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成功再利用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成城市面貌擅变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整合着市民的心理。青啤博物馆已慢慢的成为青岛市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重要的可识别性感受和怀旧的场所,也就是“知名度”效应。

(三)景观效应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建筑也和城市中其他的建筑如住宅,饭店一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构成了完整而多彩的城市生活,住宅与工业建筑一样,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见证了历史文化。对工业建筑的重组改建,保留原有功能,又赋予新的使命,继续为我们服务,保留了一些部分工业建筑的原风貌,让城市记忆有了保存,让情感得到维系。

对工业建筑的原风貌的保留,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变废为宝,让旧工业建筑在经过调整自己的产业功能,重新投入到实际使用中,适应地区发展的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现代技术,让旧风貌有新功能,不仅经济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景观效应”,青岛独特的建筑风格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四)创意产业

创业产业最早源于纽约的苏荷,是艺术家自发在废弃工业建筑的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便宜的资金和便利的交通使得艺术家在此聚集,工业建筑背后所积淀的文明与场所记忆激发了艺术家们的灵感。当工厂失去生产功能以后,就会有一批创意产业出现,如出版,展示,演出等文化行业,再而带起家居,时装,酒吧等服务行业。对工业建筑原风貌的保留,对厂房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是对建筑与生活的创造性的阐释。

青岛啤酒博物馆将青岛啤酒老厂进行改建,从一个“退休”的老厂房.改造为讲述青岛啤酒文化的“现代”博物馆,结合当地的啤酒文化特色,啤酒博物馆将这些文化重新集合并营造出了属于青岛自己的啤酒文化氛围,提高青岛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其会慢慢演变为一种文化观念,影响着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是文化、科技和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广泛的覆盖领域和快速的成长方式,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青岛的创意产业发展相对还不是非常成熟,还有待于继续打造创意产业基地,“青啤博物馆”的成功使用,成为青岛的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为产业价值链和城区新景观,推动功能型服务业的积聚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青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城市旧区复兴和工业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有利借鉴。

四、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对青啤博物馆的讨论,工业遗产的大众认知程度在提高,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使用方式。对于工业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发展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保护的最好方式是延续原有使用功能,是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而新颖的发展方向。

第二,再利用的最好途径是对原有功能延续使用及适度改造挖掘,经过保护性的改造实现功能置换为相关行业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创意产业基地,是废旧工业建筑继续使用的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

利用文化创意将老厂房改建成为行业博物馆,进而开展工业旅游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方式。作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啤酒这一快乐元素很好的实现了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和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功能的融合。

基金项目:2012年青岛滨海学院校级项目

注释:

①刘庆.青岛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当议.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兆亚.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表现模式探寻.江苏商论[J].2009,(5):61-63.

[3]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曹兵武.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上一篇:文化馆的公共服务形象问题探讨 下一篇:深化基层文化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