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教育补点钙

时间:2022-09-16 10:06:21

给孩子的教育补点钙

【摘 要】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赛曾说过: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中国三字经里也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而在当今社会,很多父亲由于为事业打拼,或出于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孩子的事情让母亲一个人承担就可以了,导致很多家庭都是停留在“母系氏族”的阶段。因此父亲就成了家庭教育的“配角”、“龙套”,甚者直接跑到了“幕后”。殊不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绝不容小觑的。本文就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孩子

自古有“天父地母”的说法,父亲相对阳刚,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以及刚毅果断、强健有力、注重理性等特点;母亲相对阴柔,具有慈祥温柔、细致体贴、注重感性等特点。父亲是山,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教会孩子坚强,使他们学会刚强。由于性别特征,活动方式不同,父亲教育的影响自然有别于母亲。研究发现: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很少会问:你饿不饿?冷不冷?渴不渴等生理性问题,而是注意力“向外”,“向前”。

父亲与子女的交往常体现在游戏和探索活动,会影响孩子智力发展、体格塑造、品质培养等方面。正如东子在《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中所说,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

一、父亲是孩子体格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母亲和孩子沟通通常是语言沟通,而父亲多通过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他们鼓励孩子走、跑、跳、支持他翻、转、踢……在孩子肌肉、骨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活动能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能使孩子体验充满兴奋、新奇、快乐的历程。相对于把更多时间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亲,父亲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戏,和儿子一起玩组装玩具、研究各种汽车模型,和女儿去野外踏青,给她讲孙悟空的故事,捉迷藏、被爸爸举得高高的…。父亲用触觉、激烈的身体游戏使孩子快活地“哈哈”大笑。 孩子由父亲带着嬉戏,对其身体肌肉骨骼发育大有益处。

此外,孩子与父亲在一起时的游戏、探索活动,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继而激发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而这些又能促进其智力发育。在和爸爸的游戏中,他们往往有更多的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孩子在游戏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般来说,父亲是积极地、鼓励地让孩子去尝试,带着他去闯。这样的父子游戏,在使孩子产生的同时,培养了他独立、自主、坚强、自信、果断等积极的个性品质。这对于今后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进取、性别确认,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国耶鲁大学的一样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研究人员选择了从刚刚出生到十几岁的各个年龄层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严谨的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在排除了处在不同阶段这一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力高于平均水平。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卡尔·威特刚出生时是一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就连他的母亲都说:“这样的孩子,好好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而在父亲老威特心里,小威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小威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和小威特一起面对,陪伴小威特玩耍,学习。每当小威特痛苦失落时,父亲总是在他的身边鼓励他安慰他,之后,卡尔威特取得了一系列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相信这些都是和父亲老威特有很大关系。

二、父亲是孩子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的重要源泉

在当今社会,优秀的女性常被赋予以下特点:会关心人,体贴,有良好的同情心,善良等。而良好的男性特征,即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

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席的孩子会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具有较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信,进取心,同时在冲动的控制和道德品质发展等方面也受到削弱。

父亲教育儿子,除了培养他具有男人的阳刚气质外,还能培养他具有男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从小熟悉男人的游戏规则,树立男性的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父亲对于女儿来说,意义更是不同一般,父亲是女儿的精神支柱,她可以从父亲那里学习自信、坚强和理智的品格。此外,父亲是女儿所接触的第一个男子,女儿要通过这个男子去认识异性,认识异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会跟异性怎样相处,女儿只有对异性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才能学会鉴别,将来才会有自己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记得在儿童乐园里看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到这里来玩,这时几个孩子在一种大型攀爬器械上爬得正高兴,这个儿子看到别人玩得开心,自己也要上去,可是上去以后又害怕了,不敢往前爬,胆怯地说:“爸爸,快抱我下去。”爸爸却回答:“下来干什么?没事,勇敢点!往前爬!”设想,如果当时母亲在场一定会心疼地马上把孩子抱下来。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和活动内容,他们有时把自己变成“大男孩”、“大朋友”,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做各种游戏,有时和孩子一起修理各种玩坏的玩具,有时他们会极有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为什么”。当然,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在母亲眼里是近乎“苛刻”的,但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活泼、勇敢、自信、智慧等多种心理品质。

三、父亲是孩子良好社交沟通能力的领路人

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真诚对待,容易适应新环境,在人际关系中更有安全感、自尊心,因而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

和母亲的温柔体贴,低声细语不同,父亲通常会以另外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待孩子。例如,和孩子像朋友般游戏,一起尽情的玩耍,成为孩子最为欢迎的游戏伙伴,而孩子在与父亲的嬉戏中也学会了如何自我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以及如何和别人沟通,并且获得了激烈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结果显示,孩子们更多时间和父亲在一起,对孩子的情商和性格发展特别有利。与父亲独处的时间越长,越能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与父亲共同参与的公众活动越多,越能使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交能力。

父亲,请走进子女教育中来,我们应该意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也应该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抵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广大的父亲在关注自身事业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把一部分精力转向孩子和家庭,不要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都明明.父亲和孩子一起成长 [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2] 刘明.父与子的智慧[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

[3] 李清霞.独生时代的平衡教育[M].浙江,科学出版社,2011

[4] 周弘. 翘起你的大拇指[M]. 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5] 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6] 东子.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广西,漓江出版社,2008

上一篇:简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谈军工科教研单位的保密监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