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技能之我见

时间:2022-09-16 07:48:49

化学教学技能之我见

有幸读了魏凤霞老师的一片文章,在文章中魏凤霞老师做出了这样的阐述:“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可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来掌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所以依据魏老师的对化学教学技能的观点,及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我想简单谈谈我对化学技能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技能

我们在对学生讲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剖析、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针对一些复杂不易理解的概念,我们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不但要从正面讲解,也要从反面讲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运用的时候不会混淆了概念的用法。例如学生对“溶解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其概念句型长,设及面广,又因其一句话中涵盖四个方面:(一)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所以我们在为学生讲解此概念时,不但要逐一讲解还要告诉学生这四点涵盖缺一不可。我们再以“电解质”概念为例,学生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在一起,导致学习中对概念的混淆误解。因此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将“电解质”概念分解开来进行讲解,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一)是化合物;(二)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三)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具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因其化合物;又因其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分开一点点的讲解给学生,不但可以纠正学生易出现的错误理解,同时也便于学生抓住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区分概念,并对其充分理解及掌握。我们在化学讲解中,也可以启发学生反方向思维,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这个概念时,首先讲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我们这样来引导学生,令其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化学教学实验的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强实验教学技能。实验教学技能包括教师演示技能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技能。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投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物质及其变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容易理解。能帮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我们要运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需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因材施教技能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水平有高有低,其认知能力也是有强有弱。要达到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促进个性发展。如学习内容上可在深度上分出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材料,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知识呈现方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口述、板书、电视、录像、多媒体等不同的空间授课,课内、课外、实地观察、社会调查,查询资料等;作业选择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自己合适的作业。课堂教学的成功是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令其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统一全部接受知识完成教学的既定的要求。有一部分同仁课堂上为了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思维含量。这显然是对对话的误识。对话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考在想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这不仅有语言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对话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构一种多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对话网络。师生间、生生间散发互动的气息,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边讲边问使教学过程的发展跌宕起伏,使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灵活性,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思维,新方法,均应给与解释,不能认为备课中没有准备这些问题避而不讲。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把学生的问题都解决,而是要促使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表现教学的机智。特别在现今的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转换,诱导等策略,灵活多变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环节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相关特征,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搞清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上一篇:借力而行谈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幼儿园的有效教学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