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课程理念,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6 07:29:24

结合新课程理念,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为补充,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自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广大的基层教师,都在积极的更新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标准,探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通过理论学习和自我实践,个人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生物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上停步不前了。我们要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整堂学”。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同学们的灿烂笑容和爽朗笑声在课堂上重现。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呢?如何增强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呢?现根据我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结合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谈一谈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一边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另一边则是学生恭恭敬敬的听,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他的学术权威地位不容撼动,学生只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努力的理解。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该充满整个课堂,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转变角色,而且一切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的进度,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为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除此之外,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他们体会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生物学科的存在和发展是和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懂得生物知识的由来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驱动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勇于探究,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传授“酶的制备和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理解酶的催化特性呢?我在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同学们的家中洗衣时用的洗衣粉是普通的还是加酶的呢?(2)大家在购买或使用洗衣粉之前有没有认真的阅读使用说明书啊?(3)平时洗不同的衣服时都是使用一样的洗衣粉吗?(4)不同的洗衣粉使用效果一样吗?然后我在实物投影上向同学们展示了两袋不同洗衣粉的说明书,一个是传统的即没有加酶的,另一袋是加酶的,让同学们阅读说明书,从而总结得出酶的特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直接由教师告诉同学们结论,而是先通过设疑,让同学们猜想,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实物展示,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探究,最终由同学们总结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通过改变教师的角色,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最终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大部分是采用“填鸭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坐在位子上观看,即使有时做分组实验,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处理数据所需的表格都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学生只能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实验,至于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稀里糊涂的完成了实验。而新课程标准则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根据所见的现象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其发生的原因,通过自己的思考,设计所需要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与同学们的交流,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方法要比以前的“验证式实验方法”要好,因为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水平,努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科技人才。

有一次,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课本只是在简单描述达尔文的实验后,直接得出了实验的结论,再介绍其他的科学家在达尔文的实验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最终发现了植物的生长激素。如果按照课本的设计思路传授这部分知识,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新意,不利于学生接受。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改变教学策略,这样来设计:(1)让学生在黑板上描述达尔文的实验过程。(2)请学生们分析达尔文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因是什么?(3)提示同学们猜想达尔文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4)要求同学们思考,达尔文想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什么?采用这样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让同学们先了解实验的过程,再推及实验的目的,最后通过分析、思考,小组交流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说每一节课都得分组,也不是说只要将两张桌子拼在一块,就算分好组了。我们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适当地处理好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各自的专长,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实验课堂的教学中,不能错误的理解成只要将学生分好组了,就万事大吉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了。教师在分组实验课中,不是旁观者,他应该把握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对各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指导,对小组中一些同学的出色表现给以及时的评价,做小组合作的参与者和整个课堂的主导者。

记得在一次实验课中,同学们已经做完了“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了,我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问题,要求各小组讨论解决:(1)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冷却,其原因是什么?两次冷却的目的一样吗?(2)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3)实验中,要隔10分钟才能取出试管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给出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要求每一小组的任何一个同学都要做好代表本小组发言的准备,最后由我对各小组的意见作出综合性的评价。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和主人公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及时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如今的课堂是同学们的学堂,不是教师的讲堂,我们虽然追求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理念,但评价任何一节课的好坏,关键还得看学生,看学生有没有听懂,新知识有没有理解,能不能灵活运用,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否了解了,方法是否掌握了。也就是说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我们追求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好,而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好。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呢?我认为,首先要学生想学、想听、想进步。因此可以想象,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想学吗?会学吗?

上一篇:刍议军队院校财务正规化管理 下一篇:浅析企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