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寿:推进多方合作,提高临床水平

时间:2022-09-16 06:32:51

胡盛寿:推进多方合作,提高临床水平

2014年10月17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阿斯利康中国“临床研究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国际合作司、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的领导,阿斯利康中国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的相关领导和多家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启动仪式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阜外医院院长助理郑哲教授主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刘晓波副巡视员作了“关于加强我国临床研究水平必要性”的重要讲话,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介绍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整体概况,阿斯利康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地区总裁David Snow发表了题为“密切合作,提高中国临床研究水平”的主旨演讲。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立新教授介绍了临床研究培训合作项目课程设置的安排。

刘晓波:

我国临床研究人才严重匮乏

刘晓波副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覆盖率和公平性等一直是慢病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解决这些重大问题需要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行业领域制定科学可行的诊疗指南,从业人员遵从规范进行实践,而所有这一切均需要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做支撑,因此,实施高质量的以“医疗结果评价、质量改善和疗效对比”为核心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是当务之需,全面加强我国临床研究水平迫在眉睫,而这类临床研究需要根植于真实的医疗环境建立安全、有效、及时、均等和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此来实现降低全民疾病负担的终极目标。然而总体而言,我国临床研究起步晚,底子薄,大多研究仅处于描述问题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布局,整体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十分明显,远远不能满足应对我国慢病防控挑战的巨大需求,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与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人才严重匮乏直接相关。

据了解,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与英国牛津大学等展开国际合作,开创了我国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的先河。在阿斯利康中国的支持下,共同合作启动“临床研究培训项目”,这无疑对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研究水平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行业领域内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而阿斯利康中国是在中国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涉及领域广泛,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刘晓波副巡视员表示对双方合作充满信心,希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和阿斯利康中国共同努力,探索更合理的疾病防控策略,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David Snow:

项目会对临床研究产生重要作用

David Snow总裁在当天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说,阿斯利康作为一个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将“患者至上”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始终信守着对中国的承诺。事实上,阿斯利康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即开始与阜外医院展开合作,支持阜外医院于1999-2005年在中国牵头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多中心COMMIT-CCS2临床试验,1250家医院参与,入选近46 000例急性心梗者,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美国FDA经过在中国实地监察后,首次决定采纳这项完全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柳叶刀》评论说:“该项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并影响了全球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模式。”可以说,这项研究开创了阿斯利康中国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成功合作的先河。今天的启动仪式标志着我们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我们还将在流行病学和临床基础研究等领域继续深化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合作。我们期待并相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实施的“临床研究培训项目”会对提高中国的临床研究水平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证据将为改善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据。

胡盛寿:

通过合作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活动中介绍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概况。胡盛寿院长说,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部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心血管病医教研防的部级基地,不仅以顶尖的临床服务规模和质量享誉国内外,还始终以建设科研型医院为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科研尤其是临床科研能力。

胡盛寿院长还介绍说,作为心血管病领域的“国家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的定位有四方面,一是医疗技术和质量的“排头兵”,二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国家队”,三是部级科研基地,四是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

在此清晰的行业定位基础上,近十年来,阜外医院先后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内及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20余项,在全球循证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主要职能则是制定全国心血管病防治规划,开展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政策研究,编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建立国家重要心血管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进行年度情况分析,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报告,预测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构建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网络,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探索适宜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心血管病基础、临床、预防及管理的培训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承担卫生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胡盛寿院士最后说:“我们要借助之前积累的经验,发挥我们的优势,通过与阿斯利康中国等多方面的合作,为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贡献力量。”

蒋立新:

三千余医师将受益于本项目

据了解,本次临床研究培训合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将由蒋立新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来完成,该团队是一支由多学科人才组成的专业化临床研究团队,开展了COMMIT-CCS2、SHARP、HPS2、HPS3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临床研究运行管理体系和覆盖全国500余家二、三级医院的临床研究网络,积累了丰富的运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的经验。其在全国组织实施的“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PEACE)” 的部分研究结果于今年6月在国际顶尖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先期在线发表,杂志配发的评论恰如其分地阐释了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该项研究结果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应当将其珍视为挽救数以万计患者生命的契机。蒋立新教授还介绍了此次“临床研究培训合作项目”的课程设置原则及培训教程等,他们将重点培训研究设计、项目管理、论文写作、数据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次双方合作项目从2015年至2017年,期间将举办9次高端顾问委员会研讨会议、6次“临床研究大师班核心课程-高端综合”、6场“临床研究管理短训课程-高端专题”、在8家医院进行一到两天的院内临床研究专题培训会,一对一针对性辅导、24场“临床研究公开课-普及课程”,将会有3050人受益。

本次活动在胡盛寿院长和David Snow总裁分别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阿斯利康中国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并与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后圆满结束。

院士特写:承载国家科研使命

此前记者了解到,胡盛寿院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和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胡盛寿院长组建原卫生部心血管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并出任主任,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称号。2009年被选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被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2007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ATS)会员。2009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JTCVS)唯一一位华人编委。

这些年来,胡盛寿院士在学界的主要学术贡献有:一是拓展了我国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领域,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世界上首例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是开展了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注册登记研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多中心心血管外科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冠心病外科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证实目前国际常用的危险因素评分系统不适合对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人群进行评价;提出中国人冠心病外科急重症患者危险因素评分系统(sinoscore);比较研究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体外和非体外搭桥的远期疗效。三是连续完成了60例晚期冠心病病人心脏移植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其领导制定的抗免疫排异方案使我国心脏移植患者五年存活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并体心脏移植,提出了“生物辅助泵”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概念。进行了国际上首个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细胞移植治疗陈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随机双盲研究。其研究成果被列入美国ACCF/AHA心衰治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联合心耳、心肌块移植、大网膜包裹技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提出国人治疗危重症冠心病的共识方案,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四是主持了我国首个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完成了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在国际上首创了“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肺动脉闭锁、房间隔缺损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新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双流出道重建”(DRT)治疗复杂大动脉转位的新术式。连续3年受邀在美国胸心外科协会(AATS)年会上报道该术式及其临床结果,并受邀在该协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图谱》(Operative Techniques in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一书中发表手术图谱,作为首个中国人发明的手术列入美国医师培训教程。五是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心血管外科学相关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主编《冠心病外科治疗学》《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心脏外科手术集》和《今日心脏血管外科学》等专著4部。先后培养18名博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课题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的研究;心力衰竭的预警和综合治疗研究研制;冠心病外科学临床及基础研究。

1990年和1996年,胡盛寿院长分别获得原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2001年获得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2004年获得部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2005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9年分别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上一篇: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 下一篇:某市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