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规划的探讨

时间:2022-09-16 04:52:04

关于旧城改造规划的探讨

摘要:由于向外扩张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城市发展重心回到旧城改造中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地方政府如何主导旧城改造,使之“顺民心、合民意”,成为改善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美化城市面貌,同时又肩负历史责任的社会工程值得我们思量和探讨。

关键词:旧城改造;历史保护;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outward expansion restrained by various factors, city developments focus back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as many city facing a common problem. How local government lea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to" Shun, the public", become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beautify the city appearance, but also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social engineering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historic pre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内部社会经济转型和外部环境推动的双向、激烈演进过程,城市外部空间的扩张和内部空间的重组在同时进行,尤其沿海地区,此特征相当显著。快速巨变的城市演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旧城更新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将以实例,探讨旧城改造规划的一些做法。

一、以三乡镇文昌片区改造规划为例

1.1、概况

三乡镇为广东省中心镇,位于中山市东南部,是中山市的城市副中心,距城区约20公里,与澳门相距约30公里,为著名侨乡之一,过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现正处于经济转型当中。文昌片区位于三乡镇中部,是三乡的起源之地,历史最为悠久,包括桥头村、圩仔村、平南村、平东村和乌石村五村总人口近6万人。规划区总面积为327.0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50.0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67.59%,非建设用地77.00公顷,占20.81%。

1.2、现状问题和特征

1.2.1、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用地布局零乱,功能混杂,且有少量的工业用地混杂在居住、商业用地之中。

1.2.2、区内高层建筑较少,多数为中低层,总体来说密度高,容积率低,以年代比较久远的3层以下砖混结构、外装修为清水砖墙或水泥砂浆粉刷的民宅和建筑为主;中间参杂90年代中期所建的五层或五层以下的多层建筑或质量较好的低层建筑;

1.2.3、道路系统不完善,等级较低。大部分道路未设人行道,且道路断面较窄,人车混行带来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另道路路面质量差,多处路面坑洼不平,给行车带来不便,并且排水系统不完善,环卫设施不足。

1.2.4、区内有相当数量保存较好的宗祠,平日亦有较多居民闲聚。

二、工作思路和方法

2.1、由上至下、由远及近的方法

认真总结《《中山市三乡镇总体规划(2002~2010)》、《中山市三乡镇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等上位规划对片区规划的指导意义和存在问题,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以解决片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由远及近的方法,以远期为目标,近期为重点,近远结合,有序发展。

2.2、充分协调各方面的意见,特别重视村民意见。

规划对片区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时,必须多次到现场踏勘,与相关村(居)进行咨询访谈,尤其要听取村民诉求,可通过上门走访、电话采访、网络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想法,并作为重点内容,争取最大程度上编入规划。

2.3、运用“有机更新”的规划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保留、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有机更新规划方法。保留和改造旧村落和建设条件较高的居住区、商贸市场。新建用地的布局充分结合现状建设情况,力求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彰显片区特色。

2.4、突出重点,强调可操作性

通过对片区的深入调查研究,找出片区发展的问题和需求,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基础,确定片区规划的重点。同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需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并在规划管理实施上提出必要的弹性措施,突出可操作性。

2.5、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生存生活发展空间,成败在乎人的满意和感受。做每项规划都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衡量好坏,坚持规划以人为本的做法,才是规划取得成功的秘技。

三、分析和定位

3.1规划区为三乡镇的历史中心,据统计,区内可联络的港澳华侨及海外侨胞人数已超8万人,遍布全球,回乡省亲、寻根问祖人士众多。老建筑、老街巷、老街坊是老一辈华侨的依恋,是新一代华侨归根。

3.2区内保存相当数量具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如牌坊、寺庙、宗祠等,特别是宗祠,体现了岭南文化中以宗族聚居的特点,即使新区到处高楼临立,但规划区内仍然能保存下来实属罕见。规划时更应负起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将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建筑保存下来,使之得以传承。

3.3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多数村民对传统一户一宅基的居住条件比较满意,希望保留下去,但同时希望能增加多些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3.4从规划区实际出发,结合各方意见,本规划不搅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方案,而采取保护为主,合理改善的规划原则,将本片区定位为:岭南特式突出、历史记忆易寻、配套设施齐全的宜居示范区。

四、规划举措

4.1 科学规划用地,调整用地结构

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搬迁、改造和调整十来家小型工业与仓库用地,引导工业项目撤出规划区,最终取消工业用地。

4.2加强历史保护,科学改善利用

根据古建筑的价值、影响、保护与更新综合评定,列出重点保护单位,划定核心保护区域,按“重点保护、合理改善、科学利用”的十二字方针指导建设。宗祠是岭南文化的一种特式建筑,经现代文明的洗礼后已不是传统供奉先人牌位只允男丁入内的场所,对其的保护利用有助于挖掘古建筑的现代生命力。例如考虑村民喜好,将宗祠前破烂不堪的地坪重修,简单地在两端竖上篮球架和LED照明灯用作球场,增设室外健身设备,平时为运动场所,有需要时还可用作召开村民大会的露天会场;宗祠内原样修葺,增添简单且可活动的设备,使之改作曲艺社、老人活动中心,宗祠的偏房还可用作农家书屋等。另外,石板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大部分保存较好,但有小部分已改作水泥路面,规划时要求重修道路均要做成石板路面,已改为水泥路面的远期规划也应恢复原貌。

上一篇: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在土建房屋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