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融入到制冷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16 04:43:34

德育教育融入到制冷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两者的联系,旨在为对大一新生德育教育之后,进一步在专业课中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指导。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制冷专业课教学 必要性

从近几年高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到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基本能够胜任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但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诚信、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的学生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目标好高骛远、不能步步为营、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些都困扰一线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关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结构均衡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后者,虽然知识具备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能很好地掌握,但缺乏能力和素质,而能力和素质基本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因此,德育教育要贯穿始终,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很有必要[1]。

1.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是主体。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某些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专业不好怎么办?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人才有好坏。有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事实上,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在授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与自己讲课没有关系的问题,这时该怎么做,答案很简单:给学生指路,指一条光明的路、一条积极向上的路。通过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及仪表教态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应从小事做起。专业教师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教学不仅要“授业”,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解惑”,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要“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2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

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自制力不强,强调自我中心利益至上,重视个人本位、拜金主义、物质享受。在学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学生步入大学二年级,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一线教师要以身作则,淡泊名利才能宁静致远,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教师精神无时不影响学生,培养他们重视精神追求,看轻物质享受。一位好老师将带动和影响一批学生,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和影响。

1.3课堂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提高诚信品德。

在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少不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一定要说到做到,说明天测验就要一定测验。言必行,行必果,将诚信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严谨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诚信。教学活动所体现的一切都要以诚信和公平作为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诚信,对提高学生诚信品德是一种促进。

1.4实训教学中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作用。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互动的方式不能局限于提问回答,应展开广泛的交流,工作上的交流,技术上的交流,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把实训教学当做真实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制冷专业课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性。

2.1专业课程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时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所要讲授专业课的特点,在制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从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创新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

2.2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只能灵活机动。

与专业课程不同,项目化教学授课千变万化,因此,授课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让学生逐渐接受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因此需要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开展德育教育[2]。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

在学习制冷设备维修这门课程时,教师和学生在上一门实训课程,教学对象是一台电冰箱。在这节课讲授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眼前的电冰箱没有兴趣,认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台设备没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专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重引导,那么会出项以下两种结果。结果一,教师填鸭式教学,从上到下进行地毯式讲解,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结果二,教师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动手,最后的效果也是一般。

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并且融入德育教育,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组员各尽其责,分配任务,提出问题,让组员共同解决维修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并且排除故障。教师要求对于难点问题不能放弃,直到排除故障才算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使学生有紧迫感,遇到问题不服输,想方设法地解决,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排除困难的坚定信心。德育不仅仅是课本上进行的综述性描述,它贯穿整个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不放弃,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慢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3.将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

专业课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中学习,而真实的工作情景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针对高职类学生的特点,专业课中的项目化教学可把德育教育适度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在原有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的成果,使之应用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在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中得以锻炼。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专业课程的各种资源,提供环境和土壤,使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生根发芽,在学生步入社会前夕、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成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专业教学是高职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一环,德育教育应该伴随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涯,甚至将影响一生。两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如果能相互渗透,两者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结语

搞好德育工作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一线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本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1(2):6-25.

[2]田建国.德育走向当代大学[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9.

上一篇:结合民族文化公益活动,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篇:药品市场细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