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

时间:2022-09-16 03:54:52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

摘 要:身为中职学校的一员教师,学校从来都不缺少对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呼声。鉴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本文针对中职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系统阐述了强化中职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5-2

1 目前职校教学管理现状

1.1 教学管理形同虚设

目前我国的很多中职学校都是由一些老学校演变而来,其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特色专业,以及管理岗位设置都是按部就班的。直到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仍然不能走出那种教学管理模式的阴霾,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只凭主观臆断,教学管理虽有形式,但无实质,严重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2 教师以职称为荣,缺乏后劲

就我校教师队伍来看,严重断层,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再就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中间十来年的空缺层。人们的意识也比较落后,未评高级职称前,正常代课,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一旦评上高讲,立马就像到达了人生的最高点,干劲全失。所以这种目标性太强的职称评审制度也造成了教师队伍顶级人员能力的极大浪费。而部分老教师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工具使用能力相对薄弱,大有老牛破车能拖则拖之意。

1.3 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监督执行力差

中职学校上级领导部门分分合合,不断变迁,就我校自我工作起,历经九年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就出现了四次大的变动。而每一次的变动,对于前面的一些工作都会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我们的继续教育,不同的部门政策不同,导致前面多年的培训都不被认可,又重新开始学起。加上前几年,生源高峰期,教育部门对于教学管理也是以量盖质,缺乏新的提升要求,生源的急剧增加使得教学管理中缺乏有效监督与执行力,重了眼前忽视了长远。为了减轻学校经费支出压力,正式和外聘教师,很多教师同学期同时要上好几门课,每周课时在24周以上是普遍现象。对于班主任工作,则是学校从主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安排了班主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部门几乎是放空挡运转和兼职上岗,专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等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缺失。引发了只重生源,不重质量。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学校声誉引起社会的严重质疑,其后果是短短几年,中职学校生源锐减,而对教学管理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学校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2.1 管理模式陈旧机械化

2.1.1 中职学校一向是以生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即使是在生源顶峰期,也不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而是尽最大努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了保住生源的不流失,教学管理也变得无助,领导、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稳住生源。教学管理是一种软实力,可抓可放,可紧可松,甚至纸上谈兵。忽视了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的权重,不仅降低了对学校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而且严重损害了中职学校和中职教育的形象,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质疑职业教育,不愿送孩子读职校,在社会上起了不良影响。

2.1.2 教学管理有些错乱,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统一

管理的缺失势必造成管理的混乱和不公平现象,比如我校近期开始的视频考勤制度,规定年满50岁以上的教师可不必进行考勤,其余教师均需执行。在教师队伍里引起了较大的波动,引发了主力军年轻教师心理失衡,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教学质量进一步下滑。

2.1.3 生源质量不高

现在就读的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种现象层出不穷,缺乏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忽视学校管理,追求物质享受,沉溺网吧,打架斗殴,争当老大,欺弱打小,横行霸道,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使学校正常的教学过程受到严重冲击。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的下降,引发中职学校的招生难。为了留住招来不易的学生,保住这份成效,学校的许多工作、管理都只在口头不见行动,只要保住学生不流失,就是学校的最大利益。“学生就是上帝,就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这种思想,让教师失去了教学理念和人格的认可度,哄住这帮学生不走,就保住了这份工作和保住了这个学校。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逐渐下滑。

2.2 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没有有效规划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实施针对性教学计划,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对岗位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一些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脱节,造成没有完成教学规定的教学任务,有些甚至是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总之教学管理、就业需求、课程内容的适宜性、教材的系统性是制约中职教学质量的保证与不断的提高的瓶颈问题,不符合教学规律,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条件限制,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单一,形式死板,让学生实习操作方面见识太少,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些思考

3.1 理念乃行为之首,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必有其相应的行为

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树立“掌握过硬本领,振兴经济,致富家园”的雄心和信心。

3.2 教学管理要立足中职生的实际,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

目前面临新的挑战,我校积极开展多种特色专业,并且增加了中专直通大学的出路,让一些有大学梦的孩子仍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顺利进入心仪的大学校园。而对于就业性比较强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争取给企业输送的是一个上进心强,技术能力很强的优秀职工队伍。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特长爱好,制定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作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

3.3 兴趣是一切的根本,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在我们的老式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是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不起的学生,如今则转变为低头族的手机崇拜者。无论教师在讲台上怎么精心准备,永远没有手机的魔力强。为了改变这种教育窘境,教育工作者们转由以老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课改。甚至为了自编自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变得像跳梁小丑一样难堪。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可以改,但不能毫无目标的改,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必要的专业知识还是要以沟通和交流为主。试想,面对一个一进教室就只对着讲台絮絮叨叨的唐僧,谁会有心情听他的说教呢?所以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怕学、退学,不是真的不懂,而是因为不懂产生了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最后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才能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

3.4 推进考试制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没有期中考试,就连半年一次的考试也是形式居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不学都能过,干什么都能顺利毕业,缺乏约束力,对于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技能训练情况,学期末组织学生集中测试,评选出“进步幅度大”和“技术新星”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组织综合考评,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按照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推荐工作,让学有所成的学生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也可以消除更多新生存在的学习无用,关系有用的错误思想。

3.5 集中全力在全校某个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组合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职实施教学管理和制定教学计划

以我校目前大力倡导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来说,这个计划的实施不是某个人就能完成的,所以必须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全力,率先开创出一门精品课程,可以让其他教师都有一个参考的模型。以点带面,逐步辐射,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为教学管理积累第一手资料,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管理模式,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管理的推进需要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驱动自身,提高驾驭变化的能力。

上一篇: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的临床效果观... 下一篇:胎儿宫内窘迫采用彩色多普勒与三维超声联合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