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时间:2022-09-16 03:19:1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适合于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缺点是,如果不能认真有效的实施小学合作学习,同样也会带来弊病。很多时候,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事先由教师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讨论内容的,只要教师一声令下,“现在四人一小组开始讨论,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是否觉得有必要,都要进行合作学习。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那么就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归结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要合理。

在数学教学中,不加分析,盲目地开展合作性学习,很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选择适当难度或具有探究意义的学习题材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能让中下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探究得到结果,又能使高水平学生有更大的思考拓展空间。所以精心安排学习内容是保证每个学生能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凡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合作价值的内容,都会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合理安排、科学设计。首先难度适中,激发探索。有挑战,才能激发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难度,通常是一个学生解决有难度,小组合作又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把圆平均分成16份,教师提出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剪、拼、摆,根据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 ,经过图形的转换,求出圆面积。这一学习内容比较有趣,有较强的探索性,利于学生合作,利于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下一次合作学习的渴望。其次是贴近生活,操作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习小组的同学从家中那来秤、鸡蛋、苹果、糖盐(袋装)等物品。教师讲解秤的使用常识后,让学习小组称出 1千克的苹果、鸡蛋、糖、盐,再互相用手掂一掂,并记录下1千克不同物品的数量。活动中,小组成员有的称、有的看、有的数、有的记录、有的掂,每个学生都在尝试和体验”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知识。最后学习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于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分配要合理。

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经研究,合作的人数每小组一般4―6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小组7―8人(班级人数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兴趣爱好不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等多方面的不同差异,学习小组的组合可更加灵活、多样性,让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即同组人员安排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男女混合;2、按学习基础好、中、差搭配 ;3、组合具有不同优势、特长的学生;4、组合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这样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组间差异也不大,就能在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学习过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应注重小组成员分工。让学生根据各人的特点推荐小组长、主持人、记录员、记时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还要定期轮换角色,掌握新的合作技巧,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为了调节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气氛,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可以引导学生随机组合小组学习。这种随机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是这种随机组合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某种方式指导学生随机组合,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四人一组就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后就请每组代表发言,而代表的发言往往是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这样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还得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责,如组织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并且得遵守一定的规则。有时会同桌二人小组合作,那么就可以整合成操作者和检查者两种形式,可采用“你听,我说”、“你说、我评”的方法。合作小组角色的分工应该轮流担任,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角色,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三、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要合理。

要把握时机,真实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来说,对容易的学习内容,不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否则为了合作而合作会失去其意义。可有可无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使小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高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 。当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具备时,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通过小组合作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意义。当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当问题的解决有几种方案或几种不同的结论时,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此时,课堂散而不乱,问题越变越明,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个性也能得到尊重和发挥。在问题具有开放性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放性”问题一般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群策群力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并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合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运用教师评价、组员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从评价主体层面体现新课改的多元评价理念。但是,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并没有真正走出甄别的误区,在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低兼顾性。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被遗忘者。这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悖于新课改的‘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因此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能对自己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名现代化的新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者,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作为一名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走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必须担负起学生合作学习时的监督、管理、调控职责。

总之,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合作学习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那么,非但不能实现以上两点,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完全地“事”与“愿”违。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上一篇:培养自主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