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习塑造角色时眼神的运用

时间:2022-09-16 02:51:13

我在学习塑造角色时眼神的运用

眼神是每个演员塑造角色形象时必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提示任务内心的闪光点。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些都精辟的说出了眼睛在表达内心活动时的地位和作用。在舞台上同样如此,只是在眼神运用时要更提炼、更集中并把它加以放大而已。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滥用,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没有运用眼神会达到某种奇特效果的意识,更没有想到去训练和掌握驾驭眼神运用的能力。在这方面我是从《丑嫂》,折子戏《卖水》这两部戏的学习排练和顶补角色演出中有所认识。

在《丑嫂》第三场,我饰演的剧中人——陈大凤,陈大凤是一位很泼辣而又拷尽婆婆的农村妇女,面对丑嫂到陈大凤家做思想工作开始,从丑嫂叫门外用正眼看她,到两人谈心,最后到和丑嫂开战,在这短短的一场戏运用了。从形体动作到眼神都在人物提示中起到较为准确,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体会到在创造角色当中,关键时刻的眼神运用可起到以点带面及以逸待劳的作用,并具有独特的效果。往往在这样的时候,这种独特的眼神比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更能唤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眼神的这种特殊功能在加上它本身具有的内涵魅力,使它成为塑造形象,提示人物内心的闪光点。

从眼神的一般运用到运用得当,到具备驾驭眼神运用的能力,是判断一个演员的内外部技巧成熟程序的标志之一。我艺校毕业曾在折子戏《卖水》中饰演一个受家庭礼教束博,对爱情向往的黄桂英角色,戏中演到父亲嫌贫爱富,断绝黄桂英和家境贫寒的李贤贵来往的这一出戏中,我把黄桂英对李贤贵的爱慕和对父亲的憎情赋予动作形体,集中眼神把爱和恨的内容表现给观众,带起观众对父亲的恨和对黄桂英和李贤贵的同情,台上台下引起共鸣,成功的表演使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

眼睛本身是较小的,加上较大的舞台空间及灯光,调度位置及其他诸多条件的限制,要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员的眼睛上,几乎是相当难的。但是,如果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那个形体的其他部分相对于静止或固定的状态之中,唯独使眼睛处于一种有生气的活跃的,流连顾盼、惹人注目的境地,去充分自由地体现你想体现的内容的时候,眼睛本身在观众的眼睛肿变大了,那种特殊的眼神也会常常的印刻在观众的眼中,留存观众的欣赏。

我认为,每一个在舞台上生活的演员,在塑造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定能闪射出你刻划的人物光辉来。

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地方,熟练的驾驭和运用眼神。通过剧本的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事件冲突的发展中去寻求形成人物的特色性格,更顺理成章的找到其特定的眼神,那么这样的眼神必定能起到呼应的特殊作用。

上一篇:浅议舞美设计的与时俱进 下一篇:论元杂剧《秋胡戏妻》中女性意识的抗争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