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时间:2022-09-16 02:44:3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 利用新闻事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有复习提问引入、图片视频资料导入、也有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等等。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一个好的导语引入新课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利用新闻事件适时地创设情境,并紧密结合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学习观念立马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同时也让知识富有新意。

例如,在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北京的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教学中,利用下面的新闻,再配几张图片导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立即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 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 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有心积累,用心开发,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多交流共享,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篇: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语文教学方法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