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16 02:18:49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36例为观察组,行手术治疗,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本院已行非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复发率及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预后与手术是否彻底切除瘘管有关,选择感染期行瘘管切除术,只要彻底切除瘘管,就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病程,不但减少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同时也可减少经济上的负担。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碘酚棉线;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 R76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58-02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容易发生感染并反复发作,部分先天性耳前瘘管可终身不发生感染,而部分患者则反复发生感染,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是脓肿形成前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换药,但抗感染、换药等治疗时间至少需要1周,个别达数周,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本研究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科收治的36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为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42岁,既往有感染病史23例;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本院已行非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7~46岁。两组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耳前瘘管口周围明显红肿、疼痛,部分患者患侧头痛;检查见耳轮脚前有针尖状瘘口,周围皮肤暗红色隆起、皮肤菲薄、触之波动感、压痛明显。观察组中23例患者非首次感染,其中13例患者有行耳前脓肿切开排脓史。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处理 观察组手术前给予抗生素治疗,先行局麻下脓肿切开排脓,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脓腔,再用生理盐水灌注冲洗[2],留置橡皮引流3~5 d,脓液引流干净即行手术。对照组先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如有脓肿形成,待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及数日换药治疗,切口愈合半月后再行瘘管切除术。

1.3.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岁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常规消毒铺巾。观察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在瘘管外口周围作一个梭形切口,根据感染情况和瘘管的大致走向确定切口的大小及可能延长的方向,并随时用探针探查,尽量切除全部瘘管,清除感染灶内的肉芽及瘢痕组织,如发现有瘘管穿透耳廓软骨,则需切除部分耳廓软骨,必要时需要行耳廓软骨整形[3]。术腔处理:①采用常用的碘酊溶液烧灼术腔,注意勿灼伤切缘皮肤,后用75%乙醇脱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②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术腔,术腔放入一根浸有碘酚溶液的棉纱线,一端引出切口,间断缝合切口,引出端下垫有干洁纱块,以防止碘酚溶液灼伤皮肤而影响切口愈合,24 h后抽除碘酚棉线[1]。对照组手术按传统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进行。

1.4 治愈标准

随诊半年无复发为治愈。对照组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进行追踪确定复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32例术后7 d拆线,4例因术后感染,伤口红肿、有分泌物而提前拆线,Ⅰ期愈合32例,Ⅱ期愈合4例,平均愈合时间为(7.2±1.6) d,1例于术后半月复发。对照组患者Ⅰ期愈合20例,Ⅱ期愈合3例,平均愈合时间为(7.0±1.7) d,1例于术后3周复发。两组术后感染、复发率及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术后感染、复发率及痊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胚胎时第一、二腮弓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4]。多数人为单纯型,终生无感染,无需手术;分泌型可见皮脂样物自瘘管内排出,微臭,部分可出现局部微感染瘙痒不适;感染型多为瘘管较深有分支或瘘口狭窄,易引起感染,感染时可出现局部疼痛、充血、肿胀、流脓或脓肿,感染易反复发生,部分患者常有多次脓肿切开或溃破排脓病史。对反复发生感染的瘘管,或因感染引起皮肤溃烂者,应手术切除。传统的治疗原则是:①未形成脓肿前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②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换药;③待炎症消退半月后方可考虑行耳前瘘管切除术[5]。但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往往很不理想,炎症消除要长达数周至数月,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很大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本研究认为瘘管内分泌物引流不畅是感染不能控制的根本原因,感染期或非感染期,只有摘除瘘管,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6]。

观察组患者均于显微镜下手术,术前均未注入亚甲蓝,因患者在感染期,瘘管上皮炎性细胞浸润或大量肉芽及瘢痕形成,瘘管细小的远端分支常阻塞或闭锁,使亚甲蓝无法显示,另部分注入亚甲蓝可能会通过手术切口、瘘管破口溢出到周边正常组织而影响手术。显微镜下能清楚区分瘘管的鳞状上皮与周围组织,可弥补未用亚甲蓝的不足,并能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7-8]。本组感染期手术与既往感染控制后手术相比,在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术后是否感染,传统治疗中避免急性感染期手术的理由主要是避免局部感染的扩散和出现全身反应或加重全身反应[9],观察组感染期显微镜下手术能清楚分辨正常组织与炎症及瘘管组织,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术前、术后配合抗生素治疗,可避免反复切开排脓,明显缩短疗程。

综上所述,先天性耳前瘘管预后与手术是否彻底切除瘘管有关,选择感染期行瘘管切除术,只要彻底切除瘘管,就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病程,不但减少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同时也可减少经济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曾和友.碘酚线埋管法治疗反复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2):277.

[2] 郑晓红,姜志东.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106例[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81.

[3] 姚红兵,汪武,徐洁.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手术时机的选择[J].重庆医学,2003,32(7):915.

[4] 周振劲,蔡瑜.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手术切除197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5):633-634.

[5] 黄选兆,任志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9-830.

[6] 姜泗长.耳鼻咽喉科卷[M]//手术学全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81.

[7] 熊高云,马超武,闵密克,等.耳前瘘管显微切除术23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5):350.

[8] ,石孟志.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4):299-300.

[9] 蒋守平.耳前瘘管感染的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7):329.

(收稿日期:2014-08-28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PDCA循环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书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古恒山·古陨石·新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