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32例治疗分析

时间:2022-07-21 03:36:06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32例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2%碘酊换药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治疗中减少复发的意义。方法 常规局麻下切开感染的瘘管,彻底清创后,以2%碘酊换药3天。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上述方法 治疗,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本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感染 2%碘酊?

先天性耳前瘘管常为盲管,管腔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组织,如反复发生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可发生溃烂、结疤,创面长期不愈,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孔。以往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治疗多先行常规切开引流术,待其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摘除瘘管。术后易复发,治疗时间长。本组32例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清理术腔、3%双氧水冲洗、2%碘酊涂抹创口等办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5月至今共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6~43岁(本病由于系感染性病灶,可能术中出现局部浸润麻醉效果不佳,患者可能因术中疼痛而不配合治疗,故本组病例均选择青壮年人)。平均24.58岁;右侧瘘管感染13例,左侧感染18例,双侧瘘管感染1例。其中反复发作2次以上者5例。?

1.2 诊断 ?

检查见耳轮脚前先天性瘘口,其周围皮肤红肿、隆起、触之波动感、压痛明显,一般较易诊断。

?

1.3 治疗方法 ?

常规消毒,以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于病灶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切开脓肿,清除脓液,有肉芽组织增生的,以乳突刮匙尽可能清除术腔内炎性肉芽组织后,以3%双氧水反复冲洗脓腔至创面发白,填凡士林纱条,包扎。口服抗生素3日。次日开始换药,除常规换药外,于清理干净脓腔后,术腔以内2%碘酊涂擦1遍(其后脓液可能增多,为正常现象),自第4日起可单纯以生理盐水纱条填塞术腔换药直至治愈。?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上述治疗,伤口全部顺利愈合,其中最短8天,最长16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天。无一例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5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2鳃弓的6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因其瘘管开口小,平时少有不适感觉,不易引起患者及家长注意。但在局部挤压或继发感染时,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加重后可形成脓肿,并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如若治疗不当,甚至继发耳部感染,影响耳部外形。更有可能导致耳前瘘管反复感染,局部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肿及疤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以往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治疗,多先行切开引流,待其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体质及换药方法的因素易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导致伤口迁延不愈,再次手术时因瘢痕粘连而难以彻底清除瘘管,对患者损伤较大。?

本法治疗时,部分患者因麻醉效果不佳,可出现痛感,但均能忍受,彻底清除脓腔内分泌物及坏死肉芽组织,并用3%双氧水冲洗术腔,使瘘管上皮形成新的创面,以利于手术后早日愈合。前3日换药时以腐蚀性较强的2%碘酊涂擦术腔,意在于一方面破坏瘘管上皮组织,促进新生组织生长,防止复发,另一方面2%碘酊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消除术腔的炎症,加快伤口的愈合。?

经过实践证明:本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

[2]宁齐放.碘伏冲洗治疗感染期耳前瘘管[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548.

上一篇:浅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下一篇: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