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旧路升级改造

时间:2022-09-16 01:33:58

浅议城市道路旧路升级改造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首先分析了道路旧路改造的重要性,然后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增长迅速,不少道路相继出现各种病害,既不能满足道路的基本通行功能,又对城市景观造成不良影响。城市道路旧路改造不仅要改善道路的交通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成为城市景观的展现场所之一,做到功能性、景观性、人文性三者的协调统一。下面本人就旧路改造设计浅谈几点个人体会,仅供同行参考研究。

1 平面设计

在旧路相关资料和调查勘察的基础上,旧路的改扩建在考虑提高道路功能的同时,还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尽量充分利用旧路。在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设计时,不宜大拆大建,拓宽拉直,应本着整齐规则的原则,对于平曲线半径过小,曲线间直线长度过知或者线形组合不良的段落,可进行线形优化调整,并针对旧跌的不同开关,采取不同的平面线形调整方案。 对于因线形指标不足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地方,在旧路改造中应对其中原因进行分析并消除这些隐患。

2 纵断面设计

一般道路的纵断面设计通常只依据地形标高数据进行中线设计,再通过横坡推导出边线的标高,这种做法在旧路改造实施过程中极晚出现施工难点。在城市(镇)化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城市道路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道路沿线居住区、商业区十分密集,因此。在旧路改造纵断面设计时,道路沿线构筑物的标高要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子。在纵断面设计之前,必须对现状道路路面进行纵断面及横断面的测量,而且应该按照确定平面里程桩号测量,以确保设计成果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在获得测量成果后,先根据道路等级结合规范要求进行纵断面试拉坡,再依据拉坡成果进行横断面坡度检验,确定试拉坡的纵断面能否满足设计结构厚度及横坡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再进行试拉坡横断面检验,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这样的设计程序虽然比较繁琐,但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要求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因旧路凹凸不平产生的调平层工程数量计算提供了准备的数据支持。

3 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和设施等部分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在理论上是需要的车道数和一个车道标准宽度的乘积。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人流的不断增长,同时自行车逐渐淡出了城市生活,非机动车道逐步被淘汰。近年来大力推广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慢行交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旧路改造时如何兼顾机动车交通和慢行交通的需求,是横断面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机动车道满足规范要求外,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宽度应综合考虑道路所在区域及道路功能进行设置。如在中心区人流量大的主干路上,人行道宽度宜为4.5米以上,在人流量较小的工业区内,人行道宽度最小宽度为2米;在自行车通勤主通道上,自行车道宽度宜为3.5米以上,在城市中心区,标准则可适当降低为最小宽度为3米等等。设施带的主要以绿化带为主,在人行道设置布置绿化带,既是保障安全行人的通道,也是市区绿化的一个过渡带。道路绿化要根据周围建筑物的特色来考虑,这种特色可通过绿化带在断面上不同布置,或采用不同的花色、树种搭配来实现,同一条道路上的乔木、灌木种植也可以成组变化,不一定局限于通常人行道树种植时采用的等距离、单一品种布置的方法。

4 结构设计

(1)旧路补强设计

旧路的结构补强是旧路结构设计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进行旧路改造的城市道路,病害普遍比较严重,补强方案应根据原路面结构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旧路为沥青路面时,结构病害以裂缝为主,主要表现为纵缝、横缝、网缝龟裂和不规则缝等几种形式。当面层出现一般裂缝时,可采取沥青灌缝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在灌缝前要先对缝隙进行清洁处理,再用沥青灌缝。当面层裂缝比较严重时,应进行开挖处理,在路基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再铺沥青面层。对于较大面积的网裂或沉陷,应分析具体原因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正理方案。

旧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路面受温度影响大,常常伴有啃边、错台、唧泥、断板、裂缝等损坏现象。按桩号通过人工调查对病害进行分类统计后,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对边角破碎的路面,可以先切除损坏部分,然后浇筑同标号混凝土;发现错台或网状开裂的,将整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中期及基层,再浇筑同标号混凝土;对于板块脱人、桥头沉陷,板的不均匀沉陷及弯沉较大的部分,则需钻穿板块,然后用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

对于旧路路面为水泥路面的,一般建议在上面加铺沥青面层,以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性。为了防止和延缓水泥混凝土板的反射裂缝的发生,通常要在旧水泥混凝土裂缝位置铺设土工格栅、土工布。

(2)路面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合理选择和安排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的层次,是确保整个沥青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承受设计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重要基础保证,同时也是沥青路面性能发挥最大化和路面结构建设施工合理经济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从大量设计经验和道路建设实践可知,改造道路沥青面层通常可以分为单层、双层、甚至三层等结构,其中双层结构又可以分为表面层和下面层;三层结构又可以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以及下面层。

沥青路面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向下传递的车辆竖向荷载作用力,并将其扩散到沥青路面垫层或土基中,因此,路面基层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高速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要求。在广东地区,考虑气候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常采用水泥稳定类石料或石粉作为基层材料。在路面基层厚度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沥青路面结构整体强度要求,还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分层压实的效果。如设计中经常出现25cm厚的一层基层,这样厚的一层基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难以压实。若分为12cm +13cm两层结构则单层会太薄,导致基层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出现开裂等不利情况,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路面基层结构

从大量道路改造过程实际设计方案、应用效果可知,结合道路实际交通量而言,如城市支路如果技术能够满足,从经济性方面来看,可以采用单层设计结构;对于城市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通常应采取双层设计结构,对于交通量特别大、性能等级要求较高的主干路和快速路则应采取三层设计结构。因此,在路面结构形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及邻近地区相应工程的成功经验,严谨进行沥青面层结构组合和优化设计。同时,在沥青面层设计时,要利用软件计算允许验收弯沉值,以保证青路面具有较高性能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高效是城市道路的旧路改造设计目标。在旧路改造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好现状条件,兼顾道路沿线各类构筑物的需求,对破损部分进行重点改造,合理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经济性。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不仅仅是工程技术设计,还必须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综合考虑,才能体验到道路更畅顺,景色更优美的旧貌换新颜的城市变化。

上一篇:试析工程施工技术及工序质量管理控制 下一篇:针对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设计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