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时间:2022-09-16 12:40:08

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向学生灌输教材上既定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系统、专业的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科学策略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问题意识

一、推动学生树立积极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问题意识之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问题意识就成为发展其数学素养的首要任务。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我是这样教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这部分内容的:

首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一组数据:

我校五年级人数120人,占全校人数的15%;

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约占全世界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7.1%;

全校师生植树节共植树500棵,其中成活的树有450棵,成活率是90%;

……

随后,便询问学生这组数据中有哪些数是自己之前学习时并没有接触到的。学生很轻松地就能回答出“15%”“7.1%”“90%”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解释道:“这些特殊的数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到的‘百分数’,你们对这一新概念存在什么困惑吗?请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一问题无疑打开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大门,他们纷纷发表

着自己的意见。很显然,通过问题环境的精心设置,他们很好地树立起了“问题意识”,而这一意识不仅使他们对“百分数”这一内容充满更强烈的探究兴趣及求知欲望,更为切实提高当节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方面,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我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就格外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将图形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灌输给学生,而是首先向学生分发了大量的火柴棒,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搭建尽量多的三角形,并尝试将三角形搭建个数与火柴棒实际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通过自主搭建三角形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搭建一个三角形时,需要3根火柴棒;搭建两个三角形时,需要5根火柴棒;搭建三个三角形时,需要7根火柴棒;搭建四个三角形时,则需要9根火柴棒……从第二个三角形起,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只需要增加2根火柴棒。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这一结论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呢?由于之前已经有了根据数字找规律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火柴棒用量=要搭建的三角形个数×2+1”的关系规律,并借助实例向我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搭建26个三角形需要26×2+1=53根火柴棒、搭建48个三角形需要48×2+1=97根火柴棒……

如此,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摸索的科学活动,不仅轻松突破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显著的发展,而这无疑将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以真正推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更好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孙宏安.“数学素质”界定我见.数学教育学报,1996(04).

作者简介:刘琬镇,女,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实小,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上一篇:轻舟驾驭小学作文教学 下一篇:京剧名伶孟小冬定情之物现身秋季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