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需要一元化公共财政作后盾

时间:2022-09-16 10:23:23

新型城镇化需要一元化公共财政作后盾

这些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率在提升,但是市民化或者说人的城镇化过程相对滞后,这个相对滞后带来深刻的矛盾。在城镇化弥合二元结构过程中释放巨大需求的条件下,我国的增长潜力巨大。但是潜力要变成现实,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形成有效的可持续的机制,使这个潜力释放的过程相对平稳地展开。另外一个紧密相联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改革的突破、攻坚克难,实质性地推进配套改革,使我国的城镇化红利和改革红利相得益彰。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型城镇化来配合中国现代化、“中国梦”目标实现的历史进程,我们在公共财政方面,需要以一元化的公共财政作为有力的支持后盾。

第一,要按公共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形成全口径预算概念下的公共资源配置全景图,进而优化公共财政收支结构。要把所有政府财力纳入一个全口径预算里面,尽可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综合绩效。这个公共资源在财政分配上,与整个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紧密联系。在公共财政全口径预算框架里,不再存在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在一个预算体系之内形成相对独立而互相衔接的公共收支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四个组成部分。

第二,要按照平等公正、国民待遇原则打造非歧视性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按均等化的方向演变,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现在有户籍的和无户籍的人口明显不是一个国民待遇。农民工概念其实是一个荒唐的概念,他们已经在城里就业,但是因为户籍不在城市还在农村,就成了“农民工”。所以,这方面公共财政别无选择,必须渐进地以一系列运行机制的改进,来走向非歧视性的公共服务供给。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估计要先从难度比较小的区域开始,最后到大城市。所建机制框架开始时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成型,马上就具有明显刚性,条件上去容易,下来几乎不可能,财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历史性考验,一定要依靠机制的合理化维持基本的可持续性。

第三,财政分配要按照“财政服务全局”的取向积极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土地制度、不动产制度等改革协调配合。从财政角度考虑支持新型城镇化,必须促使政府发挥顶层规划功能,从而引出合理、可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协调区域之间发展空间的各种复杂矛盾关系等。土地制度、不动产制度的改革至关重要。不动产作为城镇化过程中间关键的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和民生要素,它的流动、交易、财产保护、财产登记、相关税收制度等制度建设,应该放在一个通盘合理的配套方案里面去考虑,财政必须支持这样的配套改革。

最后,要借鉴国际前沿理念积极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间有效的筹资、引资放大机制和管理增效机制。单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城镇化有极大难度,有人测算今后几十年需要60万亿元以上的投入,缺口一望而知。但是,通过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概念下的一系列可操作机制(如BOT、TOT、BT、政府贴息等等)使已经壮大起来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化过程、形成合力,筹资、融资的难题就有望得到相对顺利的解决,而且相关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也有望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公共租赁房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缺失研究 下一篇:从康泰纳仕中国业务看时尚类中外版权合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