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关于企业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10:10:59

浅谈新时期关于企业管理的思考

【摘要】人类自从有了集体活动开始,相对而生的就出现了管理。可以说,管理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主要指的是运用不同的策略或者方法,对企业中的各个渠道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企业的管理问题历来都是各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企业管理方面的薄弱已经严重成为了制约其长久良好发展的瓶颈,若管理方式不恰当,对企业的内部稳定及企业的效益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认识到企业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采用哪些方式进行管理、如何管理,都需要管理者深刻分析探索的。

一、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首先,要深刻理解到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能够去将目的实现的一种手段。通过各项管理活动,最终使得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地实现。并且,在实现目标地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地资源消耗来取得最大地经济效益。其次‘企业管理的主体是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管理者和员工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在现代管理条件下,不应仅仅是领导者行使管理职能,员工也需积极的参与管理活动,这样一来,企业管理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而才能得以将原本相对困难一些的管理活动顺利实现。 最后,管理的客体为组织活动及其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组织活动的要素莫过于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通过一定的活动,人和组织的目标都可以实现,而任何活动的开展、进行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实际上都是资源的消耗过程。因此,要想保证组织目标可以实现,必须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科学的安排各项活动。

二、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

企业都有多重的目标,其共同特点是要追求利润和社会目标的双赢。有不少企业的管理方法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水平上。另外,还有一些领导者没有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求上进,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这些不切实际的管理方法,这样做只会引起职工的强烈不满。而且,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多由政府任命,负责人往往要身兼数职,不能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导致出现了一种怪状:那就是决策的人根本不了解详细情况,而了解详细情况并具体实施操作的职工又无权参与决策,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不够规范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明、定位不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脱节,推诿扯皮现象屡屡发生。我国企业因此而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不够、竞争不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领导者、负责人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重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不考虑企业的未来,缺乏可实行的长远规划。即使是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竞争,也宁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去花费时间、金钱给职工做专业的培训。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职工素质完全跟不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与此同时,没有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决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导致没有充分利用到职工的价值,使其可发挥的能力最大化。

(三)营销管理不科学

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将其推出的产品推向市场,并成功销售出去。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对于营销策略的运用,一般情况下,企业都设有营销部,企业都是要通过营销部销售其生产的产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企业发展速度并不快,甚至比较缓慢,这虽然与我国历史的遗留问题有着多多少少的关系,但是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营销策略不甚合理、营销方式不够灵活,渠道窄。主要表现在营销手段有待改进、忽视品牌建设、短线思维局限了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等。

(四)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能够赖以生存的软环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以及激励思想等基本功能,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要想企业的管理理念得以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与职工形成强烈的共通,否则,不能引起职工精神上及心理上的共鸣,想要取得预想的成效就十分困难,再过先进的管理理念想要实施都是枉然。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完全忽略了其本身所处的环境,也忽略掉了职工,没有从职工的立场思考问题,想职工所想,从而让职工抵制的情绪高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缺乏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相对而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企业发展的战略制定、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评估、员工的激励等多个环节。“绩效管理”说得通俗一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评估”,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较为普遍。但是通常这些企业会将绩效管理简化,直至就剩一张所谓的评估表,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及反馈,改进及提高等工作没有开展,全部忽略了。绩效评估也仅仅就是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其中一个环节的工作完成的不错并不就能代表整个系统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

三、加强企业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规范企业管理

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针对我国企业管理工作大都做不到位,甚至比较混乱,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迫于发展、竞争的压力,还有思认知不够、创新意识也不强的原因,因此这类企业的发展局限性较大。所以,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规范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步伐,是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常见的现象。若想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就要把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科学有序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顺利发展的根本,就是拥有一支专业、强大、团结、严谨的队伍,它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社会地位、档次以及今后的发展。那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完善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培养一批专业的技能人才,了解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公司提高效益。另外,还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并落实人才的选拔制度。积极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根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所表现出的技能水平、责任大小和贡献等,作为决定岗位、工资高低的标准。也可开展竞争上岗,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得意脱颖而出。对业绩显著的职工进行及时提拔、对在创造发明等方面有卓出成效的职工,要破格使用。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

营销理念要创新。随着传统产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利润率也愈来愈低,为了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传统企业一般就会忽视掉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树立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绿色、低碳的营销观念。同时,在选择产品生产的技术、原料、制造程序时,也都应当符合当下的环保标准;除此之外,在产品的设计和包装设计上也要费点心思,尽量不要浪费,减少产品包装、产品使用的剩余物,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利的影响。提倡环保,积极的引导消费者在消费、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也要注意节约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文化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管理文化史可以对人的精神支配力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对成功的企业都会有较稳定并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再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也会逐渐形成的一些值得肯定的传统或者做法,对待这类企业文化,要从中进行系统地提炼和总结,并且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优化企业的人文素质,总的来说就是推进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五)强调“绩效提升功能”

对于大小企业来说,绩效管理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绩效管理是为了帮助业务部门和企业职工提高绩效水平而开发的,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各级管理人员,或者普通职工都应该积极地投身到绩效管理的工作当中去。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更应高度重视,不能只简单的视为是人力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而应认识到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这个问题上多费心思,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通常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特色和效率。企业管理水平跟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息息相关的,它决定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以及规范之间的关系,企业制度进行积极的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发挥作用。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制度化的管理绝不是好的管理;管理的中级形式是管理人员所实施的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因为企业文化靠管理者发起,是管理者的责任。因此,管理靠企业文化来维系,企业靠职工来生存,想要发挥出职工的最大价值,那么就要做到让职工有归属感、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产生使命感,尽全力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艳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2]张庆华,魏长星.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4).

作者简介:丁玉平(1974―),河北人,硕士,现供职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一篇:浅谈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 下一篇:浅谈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