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时间:2022-09-16 08:55:18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的理念、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每个学生,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多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改革,但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那就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考试分数作为对教师、学生评价的首要依据。此种评价引发了种种不良后果:

1.教师讲、讲、讲,学生听、听、听,学生成为盛知识的容器。

2.教师轻意义、轻算理,重法则、重得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教师多布置,学生多练习,学生成为一种机械。

4.试卷成为教师的顶头上司、指挥棒,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得累;学生为考试而学,学得苦,课业负担重。

5.学生被人为地区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教育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偏爱差生”只不过是时髦语言。所谓“差生”普遍受歧视,丧失自信心,形成心理障碍。

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评价,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更成了专家和教师同行共同研究和关注的话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书〈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发展〉一文,归纳出了三种教育评价的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与预定课程目标进行对照的结果,既定的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者是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虽然简便易行,但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也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可预测性。

2.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无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都应该得到支持和肯定,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这种评价取向,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但仍没有走出目标取向的藩篱,即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还不够彻底。

3.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评价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是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它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评价取向。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人们所期望的评价取向,对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是进行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前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分析、估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潜在的发展水平。

2.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井然有序、富有挑战性的课堂环境,教学的内容应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长远发展需要什么,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方式和策略,教师要清楚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并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教学内容、要求能否兼顾学生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广泛而全面的发展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同时主动、及时地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增强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的优势向弱势迁移,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4.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是动态的,要紧密跟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思考,把握时机提供适宜的“支架”,不断地减少“支架”,最终撤消“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挑战性的问题,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5.教师是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解疑释难的点拨者、群体活动的合作者。

6.教师是否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挖掘。

7.教师课堂教学能否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8.教师教学的艺术和风格是否得到学生所赞赏。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力求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恢谐幽默、独特创新,因而,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

2.学习内容是否学生平时生活经验之积累。

3.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理解,能否应用。

5.学生群体的智能有否得到发展。

6.学生的个性、爱好是否得到充分体现。

7.学生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8.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否体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才能切实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一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习惯的研究 下一篇: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