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护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9-16 06:29:03

也谈护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其中,情感因素又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基础。情感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那些关涉学生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的引导和培育。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趋向,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护理;教学;情感教育

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老师讲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学生还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得到应有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情感,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还能体现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教育是一种能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情感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一、针对中职教育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及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她们进行情感教育

1.中学阶段是情感最多姿多彩、最多愁善感但却极其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正值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道德标准较模糊:他们一方面要求社会给予他们尊重、权利、地位等,而另一方面他们却不懂得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当他们出现不道德行为,老师或家长给予批评指正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其所作所为的错误,他们甚至把别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视为一种束缚。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开始出现,而自身却并不成熟。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年人看待,而自己却缺乏独立自我的各方面能力。他们在看待问题及处理事情上容易受情绪影响,意志不坚定。此外,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审美观不完善,极易出现盲目追星,寻求刺激陶醉自我的现象。

2.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由于升学的机会渺茫,便被家长安排进中职学校学习一项技术。因此,这些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都出于自愿。正因如此,待这批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叛逆心理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作对;课后与其他同学关系相处不恰,甚至出现同学之间吵架、打架等现象;不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上课迟到、旷课,有的同学还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迷恋游戏等。

3.护士的工作主要是给人打针、输液等,而大部分中学生对这些专业性操作带有惧怕心理,由于不是自愿选择学习护理,加之,心理上对护理这项工作的畏惧,致使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在实训操作中,他们经常站在一旁观望,不愿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干脆逃课。在这样的学习态度下,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各种理论及操作知识,没有学到一技之长,以至于毕业以后不能胜任护士的工作。

二、针对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护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实施情感教育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当前一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教育者应以爱子之心去爱人,以教子之诚去育人。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古训有“亲其师,信其道”,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教诲,首先要做到情感上被学生接纳,人格上得到学生尊重。

2.重视师生交流。我们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正确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达到与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沟通。同时,还应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扬学生的优点。因为,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激发出他们身上无限的潜能。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体,而人是情感最为丰富的一个群体。在护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个关键环节,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每一个疾病时,我们可以先给他们看一段与该疾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首先从心灵上感受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地学习来解除这些病人的痛苦,让他们知道自己所选择的这个行业是非常伟大的一门职业。当然,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知识与他们的亲人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定能成倍地增加。

总之,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对于我们培养白衣天使的教育者来说,要充分挖掘学生心理及课本中的情感因素,以高尚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去关心、感化、激发、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以老师自身良好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覃玉荣.重视情感教育促进个性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吴志华,邹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课程目标[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作者简介:杜凤,女,1984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长寿区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中职护理教学。

上一篇:时政教育的渗透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排比思路的展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