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施“考教分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时间:2022-09-16 06:25:05

独立学院实施“考教分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摘 要: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生源特点,探讨了在独立学院中实施 “考教分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利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考教分离”模式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这种考试模式更有效地促进独立学院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 考教分离

一、前言

独立学院是在普通高校办学过程中自发形成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前身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其办学模式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与此同时,它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极度渴求的必然产物。独立学院创办至今还不足10年,面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办学模式,目前社会所关注的是其教学质量。而大学英语作为当今社会各界、各用人单位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1]。因此,独立学院这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校更是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视为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受到招生规定的限制,独立学院的生源在个人素质、综合成绩等方面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体现在英语方面,多数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口语、听力能力较差等问题。加之受高中应试心理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和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各个新兴的独立学院之间在学生成绩上相互攀比,甚至与名牌高校攀比,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变成了为考试而学,英语教学也变成了应试教学[2]。

长期以来,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考试仍然采用“考教合一”的考试模式,即考试的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都由任课老师负责。这种考试模式存在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命题方面,由于各任课老师在命题难易度、覆盖面、题型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最终的考试成绩在班级之间或者年级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其次,在监考方面,有些教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考试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做法不仅会给学校的学习风气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使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心理,严重地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阅卷方面,任课老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给学生打“印象分”和“同情分”,而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试卷分析更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长此以往,考试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失去了其真正的功能和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认可。“考教分离”,简单地说就是教学和考试的组织与实施是分离的,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不参与考试各环节的工作。这种考试模式改变了任课老师“一条龙”式的包办方式,使教学与考试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3]。

二、独立学院中实施“考教分离”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我国许多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考教分离”这种模式。在这几年的不断实施和完善中,“考教分离”模式确实显示出其巨大优势,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在考试全过程中的主观干扰,基本实现了“组织命题科学化,考试管理程序化,统计分析系统化”[4]。而在独立学院这种新生的办学模式下,鉴于其特殊的办学宗旨及学生素质,对其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考教分离”则更有其积极的意义:

1.规范考试形式,体现办学特色。

实施“考教分离”的第一步是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只是简单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而母体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深度和广度及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与独立学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母体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无法全面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办学特色[5]。

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规定,使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想到哪讲到哪”的问题。考试大纲是依据教学大纲对考试进行规范的文件,它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范围、考试形式、考试题型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也有效避免了个别教师出于种种目的,自行降低或提高考试难度的行为。此外,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可以为管理部门更有效地对考试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规范考试的形式提供有效的支持。

2.严肃命题过程,减少主观随意性。

试题库建设是实施“考教分离”的基本步骤。独立学院的任课老师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一部分来自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通常没有精力担任独立学院的各次命题任务。另一部分独立学院聘任的专职教师多半为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或者本科生,考试命题工作通常由这部分缺乏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来完成。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命题带有主观随意性,甚至有的教师的命题只是为了结束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因此,考试便失去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作用[6]。

试题库的建设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试题库需要由多名教学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非任课老师建立,考试前再由命题教师根据大学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随机调题组卷。为了保证试题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命题教师必须反复钻研大纲和教材,并仔细推敲试题,这就强化了命题的严肃性[7]。因此,“考教分离”大大降低了在命题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带来的主观随意性。这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涵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

3.促进考风考纪,鼓励公平竞争。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能力较低,而来自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又往往以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因此为了让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为了获得各种荣誉,独立学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相对地会更频繁些[8]。另外,“考教合一”的模式又使任课老师在命题环节中缺少严密性,致使考试过程“漏洞百出”。而“考教分离”模式杜绝了这些“漏洞”的存在。在此考试模式下,监考人员由院系组织选派,要求考试和非考试教研室教师交叉监考,或者建立一支稳定的监考人员队伍。此项措施必将会严肃考风考纪,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4.公正评价标准,实现考试价值。

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阅卷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考试试卷在阅卷评分时,阅卷教师在某些题目上拥有非常大的活动余地,如作文、翻译题等。如果没有严格、统一的评卷标准,考试结果将会有很大的出入。而“考教分离”模式对此有严格的规定。阅卷评分工作由系部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统一组织,要求设立固定场所,集中教师流水评卷,统一卷面标准,实行封闭式评卷[9]。同一个阅卷教师在同一个评分标准下进行阅卷可以大大降低评分差异,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考试区分度。

5.增强可比性。

在严格实施“考教分离”的各个环节之后,最后得出的考试成绩更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各个班级成绩的对比,或者同一班级不同时期成绩的对比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促进和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考教分离”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独立学院中实施“考教分离”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消极影响

尽管“考教分离”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英语教学质量,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在独立学院中实施“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教分离”会使教师产生“重考轻教”“为考而教”的思想。虽然这种“考”与“教”彻底分离的考试模式能规范考试形式、严肃考试过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它也剥夺了任课老师的命题权和阅卷权,教师失去了多方位评定学生学业的自,考试成了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应考技巧的培训,而相应地减少提高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长此以往,这种“重考轻教”的思想,将会对英语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严峻的挑战[10]。而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毕业生将会“高分低能”,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英语知识得不到全面传授。这与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相差甚远。

其次,“考教分离”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虽然“考教分离”模式能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但是它依然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加之以题库的形式存在,使得学生有本可依,这必将会导致学生只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只记考试范围内的词汇,而忽略了大学英语应积极倡导的大量阅读英语资料、多方位接触英语语言、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和听力练习等学习途径的重要性。

四、解决措施

目前对“考教分离”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的利与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它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应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在充分了解“考教分离”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还给教师部分评定学生的权力。

在“考教分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所以会“重考轻教”,是因为考试的结果成为反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指标。因此,教师和学生不再重视教学的过程,只看重最终的结果,然而,对于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忽视了中间的练习和实践过程,就等于失去了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笔者建议,在保证“考教分离”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还给教师部分评定学生的权利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必然在平日的学习中会更好地参与老师为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而组织的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也会认真地完成课下学习任务,而这些活动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有切实帮助的。

2.还给教师部分试卷参与权。

这里的“试卷参与权”并不是指由任课老师直接参与出题,而是给任课老师可以参与确定试题难度、评判试题优劣的权力,通过这种形式有效避免“考”与“教”的脱节,使任课老师可以放心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3.给学生提供开拓知识面的机会。

适当地选取教学大纲以外的英语材料作为考试题目。在考试导向性的影响下,学生会主动地、广泛地获取课本之外的英语知识,而这个过程对提高学生英语接触的广度和深度是非常有益的。

五、结语

在独立学院环境下,无论实施何种考试制度,其首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教分离”的考试制度在大学英语课程上的实施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严肃考风考纪、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考试成绩的可比性。因而,这种考试制度在独立学院是可行的。如果我们在大力推广“考教分离”的同时能够注意对其慎重、合理、科学地运用,这种考试制度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丽辉,孙丽云.独立学院无纸化考试之我见[J].湖南教育在线,2008.

[2]罗建文,刘巨钦.独立学院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2008,2:128-130.

[3]张文生,顾红,聂云.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考教分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管理,2007,23:53-54.

[4]吴燮元,王河江.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1-16.

[5]赵长渝.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8-19.

[6]卢兴华.关于加强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693.

[7]任荣.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128-130.

[8]刘红娜,韩倩.独立学院考试作弊现象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7:23.

[9]安铁汉.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南论坛:综合版,2006,1:64-66.

[10]张东,郑群.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J].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5,1: 26-27.

上一篇: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是如何加强实验的 下一篇:中美文化差异在商务谈判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