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

时间:2022-09-16 05:29:45

分析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2011年3—4月,我们对山东省8所医院32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为了解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现状和发展需求。现调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便利抽样对32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均为女性,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且自愿参加;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4所。

1.2调查工具:1.2.1在职护理人员自评量表由研究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包括:①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工龄等;②调查对象对临床实践能力发展重要性的认知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方式;④影响能力提高的因素。

1.2.2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表包括实践动机、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3个维度,概括了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等11个二级条目和41个三级条目。每个条目分五个等级:其中5表示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不太肯定,2表示基本不符合,1表示不符合。最后评分均转换为百分制分数,转换公式为:转换分=(原始得分/理论最高分)×100,分值越高表示临床实践能力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按五级计分制的划分标准,将临床实践能力分为45岁8名(3.1%);工龄:20年22名(8.6%);学历:中专27名(10.6%),大专158名(61.7%),本科71名(27.7%);职称:护士132名(51.5%),护师78名(30.5%),主管护师42名(16.4%),副主任护师4名(1.6%);职务:护士218名(85.2%),护士长38名(14.8%);人事关系:在编107名(41.8%),合同149名(58.2%);职业选择:自愿225名(87.9%),非自愿31名(12.1%)。

2.2在职护理人员对临床实践能力发展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64.8%在职护理人员认为发展临床实践能力非常重要,33.2%认为比较重要;其中70.3%的专科学历者最重视实践能力的发展,67.1%自愿选择护理职业者认知程度高。

2.3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情况。

2.4不同层次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情况。

2.5在职护理人员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认知情况。

2.6影响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发展因素。

3讨论

3.1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临床实践能力是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2探索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总体属于良好水平,但各项实践能力中,“技能操作”、“分析判断”得分较低,提示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的专项技能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在职护理人员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结果显示,64.8%的在职护理人员认为发展临床实践能力非常重要,33.2%认为比较重要;且最希望采取的方式是专题讲座,其次是短期在职培训和院外进修。其中专题讲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理论和技能传授给护理人员,针对性较强,且缓和因工作忙、家务重,没时间学习的矛盾;短期在职培训和院外进修也是在职护理人员推崇的继续教育方式,医院应给予支持。

3.3尝试按需培训分析显示,掌握的专科护理操作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和能顺利完成专科护理操作得分最低,提示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能欠缺;能根据临床情况做出护理分析和能准确判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得分也较低,说明护理人员的临床决策能力偏低。另外,不同工龄、学历、职务、人事关系以及职业选择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分层次进行培训。

3.4完善管理体制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紧张和工作太忙是影响临床实践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与患者沟通得分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人员编制紧张、护患比例不合理。王霞等H研究证实,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医院应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人员编制,将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奖励制度落实到位;实行同工同酬,提高合同制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扩大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3.5建议尽管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总体属于良好水平,但不同工龄、学历、职务、人事关系、职业选择比较,各项临床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有待进一步发展。医院管理层应创设多层次、多方式培训条件,重视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推动优质护理发展。

上一篇: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