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快乐

时间:2022-09-16 04:40:44

让小班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快乐

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为孩子入小学做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质量的问题,并且能从从不同方法去认识他们,从而达到启迪孩子的思维目的。但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活动过程中参与性不强。那么在对小班孩子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如何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3岁左右的孩子在数学方面表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体性和不自觉性。如当我们在问孩子:“你们家有几个人时”他会回答:“有爸爸、妈妈和我”而不能直接说出家里有3个人,在按数取物时孩子们也会认为一张物卡或点卡相对应只能取相同数量物体或圆点的卡片,只有当他真正理解了数与量的对应后,才会选择任意取各种物体,只要数量相等就行了。在点数时也往往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结合孩子的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如何通过我的活动让孩子逐步改观并喜欢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就成了我在小班组织数学活动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原来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让孩子快乐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生活中快乐的感知数学――

这包括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相互衔接与配合,共同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有趣

在家庭中进行随机教育――

孩子喜欢外面的世界,作为家长不妨多领孩子到外面转转瞧瞧,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颜色、个数、形状等,多看看、多数数、多认认。在这样的随机教育中,孩子不仅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在不经意间了解几何图形,认识颜色、感受数字的有趣。在社区里还可以让孩子数数汽车的个数,让孩子记记车牌号,记记门牌号等等熟悉数字。这一切都为孩子们数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有关数学的经验。

在幼儿园中进行随机教育――

孩子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常常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每天的生活中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多都会和数学有关如:看到钢琴上新放置的台历会问:老师哪些画面上有那么多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今天是星期几,什么时候可以看动画片呢?其实让孩子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数学也是引导孩子学习数学的一个好办法。因此利用餐前我在引导孩子欣赏各种质地的日历时让他们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几月几日,在带孩子在园内散步时关注幼稚园每天安排的食谱并从中了解星期并分清上、下午。在分享孩子们的旅游经历时带他们共同关注景区门票上的各种数字并引导其知道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在上下楼梯时和孩子们一起唱数,在收玩具时带他们一起点数。

在游戏中快乐的玩数学――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后,孩子掌握起来不但很快而且有趣。好玩的游戏情节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如在让孩子了解形状、颜色对应这一数学概念时我把整个活动室变成了大马路、停车场、动物园等孩子喜欢并常见的场景。孩子们扮演小司机自己从停车场开出一辆自己喜欢的车(车是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停车场用KT板制作,车辆镶嵌在KT板上)开过大马路时认识了红绿灯,在到达动物园时把自己的车再停回停车场。这时就提出了形状颜色对应的活动目标,要求孩子观察自己手中的车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应该停在停车场的什么位置。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对应这一概念。因此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快乐的数学――

让孩子在操作、摆弄数学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快乐,让很多数学方面的初浅知识通过孩子自己独立的操作各种有教育目的的数学材料后而获得。因而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从而积累有关的表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班级区角中我结合孩子小肌肉灵活性锻炼的目标和数学活动中的各种目标在娃娃家投放了很多操作性强的材料。如给小动物喂食。(练习形状的对应),给妈妈穿项链(练习间隔排序),给小猫盖新房(间隔排序),给大手带戒子(练习点数)等等。如在间隔排序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我提供的各种扣子和模板,在穿扣子的过程中许多孩子还能穿出不同于老师所提供的模板规律的结果来,而且在活动中很多孩子都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如:老师我是一颗红的一颗绿的这样穿的。在提供材料时为了充分满足不同孩子的操作需要,我还考虑到层次的多样性。从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是对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很神奇也很有趣。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的经历、不断的感受、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孩子只有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快乐,才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数学知识。而也只有符合年龄特点并与他们认识结构相适应的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被遗忘的。

上一篇:大胆创新激发活力 下一篇:多媒体在幼儿唱歌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