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16 04:20:22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观念,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使学生在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素养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现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素养,让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是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身系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有效教学的实现。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将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灵活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推进有效教学,使语文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一是教师要具有爱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爱是教学的剂,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爱心,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教师要具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提高语文专业素养。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注重外在形象,真诚地对待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面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对小学各阶段的知识点全面掌握,这样在教学时才能运筹帷幄。此外,教师还要提高综合素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教师既要专又要博,在教学中要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学习。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为有效教学的进行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学习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的刺激与影响。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缺乏生机与活力,无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这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重要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礼物来接受。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事物与丰富多样的形式更为感兴趣。在识字、古诗等教学中,我们善于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与形式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如趣味故事、生动游戏与多媒体等,这些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将知识的学习与这些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主体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教学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有绝对的权威位置与控制权利,学生完全处于被控制地位,只是被加工的学习对象与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地位的缺失。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形势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意识,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取得成败的关键。学生只有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能动性,才能改变学生机械接收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预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调动知识储备、生活背景来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与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预留空间,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发表更多的个人见解。这正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为所谓的标准答案所迷惑,要让学生怀着质疑与批判精神来进行学习;不要将学生的思维与思想限定在标准答案上,要让学生拥有质疑的勇气,大胆地将问题与个人见解发表出来。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指导,传授方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加强方法指导,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由会学到学会的转变,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五、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爱上学习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科学合理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乐趣与学习的喜悦,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扬长避短,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实施评价改革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第一,赏识教育,激励学生。有专家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赏识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然,教师应坚持适度的表扬与批评,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励学生、鞭策学生。第二,纵向比较,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而是要进行纵向比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看到胜利的曙光,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第三,关注过程,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往的教学只重结果,以一个书面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与劣,这是不客观、不正确的。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

总之,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的不懈目标,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而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与总结,来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科学决策 创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