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时间:2022-09-16 02:48:26

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实现新形势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 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监督;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概念与特点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总称。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健全和发展。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管理体制, 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三是推行了建设监督制。改变了过去靠行政命令进行项目建设的管理方式, 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目标的有效控制, 转变了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

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行,但应该看到,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级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 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水平。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

让开发商与建筑商形成自然的市场秩序

开发商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市场的人,是工程建设市场的原动力,是他们推动了建设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让它们的推动力直接到达建设项目,将会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

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要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

一是加强科学的定义,使看来概念模糊的工程质量能变成可衡量的清楚、合理的数据,使责任清晰、明确;

二是政策有力,加强土地与开发项目的管理,对开发商的素质要有所要求,保证开发商的实力水平;

三是订立最合理的合同,让开发商、建筑商与业主的利益能一致起来,形成有效的机制。只有开发商对工程质量有充分的关注,这样才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清除质量隐患。实际建设市场中的开发商是一个复杂群体,虽然开发商都是经济人,以追求效用最大为目的,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工程质量的关联程度的不一致,导致他们对工程质量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

1.从投资的绝对数额上看,地产投资占大头,其中以政府牵头的投资为主,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没有任何主体的投资额能与政府投资相提并论,据统计,200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2917.7亿元,其中来自国有经济组织的投资为16504.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1.38%。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一半以上的建设工程质量,抓住了主要矛盾;

2.加强对投资的监管符合国家政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但过多的介入往往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易于造成市场混乱,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

3.要保证市场活力。过度的监管在保持市场秩序的同时也部分地扼杀了市场的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市场活力,长远看,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相对弱化对其他业主的管理,既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他业主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其能动性,又能保持市场的稳定。

4.创造榜样效应。若对某一个投资工程的监管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别的地方也会乐于效仿,把这个投资过程的管理方法视为榜样,于是带动别的地方乃至整个工程建设市场良性有序发展。反之,亦然。

5.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这个问题。要运用科技的手段,检测建筑工程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管,并且要保证开发商和建筑商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有发生,消费者对商品房质量的投诉居高不下,部分城市的建筑工程质量难如人愿,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并不完全满意,甚至有人评论说质量监督体制的改革是“换汤不换药”……作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主要存在下列不足和问题:

(1)个别基层质量监督机构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2)对工程项目各方质量主体的行为监督不够。

(3)缺乏快速、准确的质量信息交流。

(4)监督工作方法陈旧,各质量责任主体对质量监督机构意见很大。

我们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结构质量为重点,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由只监督施工企业转向监督参建各方,包括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由只监督工程实体到监督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对工程实体的监督抽查;由监督工程地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转向重点监督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由以工地质量检查员的微观检查形式转向政府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由眼看、手摸、尺量等一般检查手段转变为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数据采集、数理分析为依据的科学的检查手段。那么政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审查设计文件,重点审查有关结构安全、建筑物消防方面的内容,包括地基的承载情况、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通过审查这些内容,证明结构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了,由审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二是监督结构施工方面的关键环节,包括结构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必要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测。

结束语:

在建筑业发展迅速、建设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程序规范的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完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完善各种监督手段和措施, 充分发挥各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 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全面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红艳,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科技信息;2008 年 第 16 期

[2]崔天宇,李昂,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2009 年第2 期(第26 卷总第144 期)

上一篇: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水利施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