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6 01:03:43

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7~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运用RSG模型进行了横向分析与纵向比较,得出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规避利率风险方面落后于新兴股份制银行,倾向于延续原来的融资缺口状况,并且存在“短借长贷”问题,致使其在利率波动中蒙受较大损失,而部分股份制银行灵活运用缺口管理策略值得借鉴。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利率市场经历了利率管制的“破”与市场利率机制形成的“立”,由此导致货币当局的利率定价主体地位被市场取代,使商业银行上市之后面临的潜在利率风险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波动极为频繁,尤其在2007年与2008年间,仅存款基准利率就调整了10次,相应的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次数达11次之多。在1991~2012年间存贷款利差由1991年的1.08%逐步扩大至2012年的3%,表面上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十分有利,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由于中长期贷款执行“合同利率,一年一定”的贷款政策,所以在国家利率整体下调之时,中长期贷款的利率水平也随之降低,即这部分资产实质上属于利率敏感性资产,但是存款利率仍然维持在原来的高水平状态,即使是在资产负债的数量与期限相匹配的状态下,上市商业银行依旧面临着巨大的重新定价风险。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之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反应迟缓、长短期资产负债匹配失衡、利率风险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本文选取了所有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RSG模型分别进行了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得出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降低利率风险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模型、数据和计算指标

(一)模型的选取

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分析时采用的模型一般有:VAR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等。其中,VAR模型是衡量市场利率风险的一种重要工具,但其假设却存在着诸多限制,可能无法反映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时的市场风险。此外,该模型反映每个交易日结束时的组合风险,而不能够反映在99%的置信水平以外可能引起的亏损;特别是该模型主要依赖历史数据的相关信息作为基准,不一定能够准确预测风险因素未来的变化情况,难以反映重大的市场波动等例外情形。持续期缺口模型亦称为久期模型,是一种静态分析的模型,由于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需要预测出未来现金流,因此涉及到了很多的主观假设,比如提前提款概率、提前还贷款概率等,而且该模型的原理与计算都比较复杂。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方便实用,测量对象和计算方式简单明了,对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合适。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用一定时期内到期或者需要重新定价的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计算出的相关指标,来评估我国传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其更有效地防范市场利率风险提供依据。

(二)研究数据

本文以国内所有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年报资料为基础,首先,对5家传统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对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比对,以此来对比分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较之新兴股份商业银行存在的劣势。

(三)利率风险相关计算指标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Rate-Sensitive Asset,RSA)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者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可以定期重新定价的那部分资产。主要的生息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利率敏感性负债(Rate-Sensitive Liability,RSL)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者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可以定期重新定价的那部分负债。主要的付息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拆出资金、衍生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次级债券等。

利率敏感性缺口(Rate-Sensitive Gap,RSG)又称为融资缺口,是由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所表示的,即RSG= RSA- RSL。

在市场利率波动的环境中,利率敏感性缺口有正缺口、负缺口和零缺口三种状态,在银行的资金配置处于正缺口状态时,利率敞口的该部分资金使得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上升时净利息差额增加,在利率下降时则受损;在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缺口状态时,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上升时受损,下降时获利;在利率敏感性资产总量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量处于配平状态下,则此时的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无论市场利率上升还是下降,浮动利率资产和浮动利率负债的定价都是按照同一方向和在等量金额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市场利率的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息差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根据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分别将不同期限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计算汇总为一年期以内和一年期以上两个阶段,对于融资缺口的汇总,首先计算出各个时间段的数据,然后再计算累计缺口额即可,整理所得如表1所示。

2、缺口率。缺口率=利率敏感性缺口额/利率敏感性总资产

缺口率一般用于衡量银行融资缺口的风险程度,在缺口率较高的情况下,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难度相对加大,需要有雄厚的实力和科学的资金配置策略,才能在获取更高的收益。根据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将不同时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整理,分别计算出一年期以内、一年期以上的缺口额,然后再将各项与利率敏感性资产总额相除,即可得到两个时期的缺口率,计算汇总如表2所示。

3、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比率(Rate-Sensitive Ratio)反映的是一个相对额,可用于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作比较,利率敏感性比率=RSA/RSL。虽然利率敏感性比率与融资缺口之间所采用的计量方式不一样,但是二者所反映的结果都一样。它作为融资缺口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当RSG处于正缺口状态时,利率敏感性比率大于1;当RSG处于负缺口状态时,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当RSG处于零缺口状态时,利率敏感性比率则等于1。根据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将不同期限:不计息、1个月以内、1至3个月以内、3个月至1年、1至5年、5年以上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进行归类,分别计算整理出各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再按照一年期以内、一年期以上分别进行计算,所得如表3所示。

4、利率敏感性偏离度。利率敏感性偏离度=利率敏感性比率-1

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风险之中,如果商业银行采取过于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则可以使利率敏感性偏离度的数值为0即可,如果采用较为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利率敏感性偏离度围绕着0上下波幅可以较大。根据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计算汇总出每年度的利率敏感性比率,然后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得到利率敏感性偏离度。

二、RSG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

(一)横向分析:在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之间

1、对利率敏感性缺口和缺口率进行分析。根据表1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统计分析不难发现,在一年期以内的时间段,只有中国银行在2009年、2011年以及交通银行在2011年保持了融资正缺口,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在2007~2011年一直保持短期融资缺口为负值,从当时的市场行情来看,由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大力实施宏观调控,经济逐步开始回暖,2009年下半年市场产生加息预期,促使中国银行及时调整资金配置,灵活运用了短期融资缺口策略获利。在一年期以上的时间段,五大银行都处于正缺口状态,但是这种情况,在2008~2009的降息周期中,却未必是件好事。由于1年期以内的融资缺口值大多数为负值,和1年期以上的正缺口值相互冲抵,使得五大银行的缺口总额基本上为正值,但是在2007利率强劲的上升时期,农业银行的缺口总额却达到了-729,818百万元,受损额巨大。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五大银行的缺口率总额大致维持在0.1左右,数值较小,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相当雄厚,有充足的资产防范利率市场波动造成的潜在风险。但是一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均为正值,且远远大于一年期以内的短期缺口率,二者之间的差值在-0.008~0.3378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其长短期资产负债配置极其不合理。

2、对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和利率敏感性偏离度进行分析。根据表3的利率敏感性比率数据汇总,一年期以内的敏感性比率大致维持在0.7989~1.0397之间,只有中国银行在2009年、2011年和交通银行在2011年的一年期以内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大于1,在2011年市场利率走高的趋势之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短期内获利明显。

一年期以上的敏感性比率基本上在1.2685~4.4484之间,而2007~2011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敏感性比率整体上明显高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中,2007年农业银行和2008年建设银行的敏感性比率除外),在2007年里,一年期以上的敏感性比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各个年份的数值(农业银行除外),而2007年正处于高通货膨胀期,利率的频繁上调,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获利非常明显,但是,这种较高的敏感性比率在2008~2009年的降息周期中,却成为了一种劣势。2007~2011年利率敏感性比率的合计值大致在1.04~1.06之间,接近于1,较为稳定,这说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应对市场利率风险时,整体上采取的缺口策略还是相对保守的。

2007~2011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偏离度的合计值大致维持在0.066左右,而农业银行在2007年的敏感型偏离度却高达-0.1229,使其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在2008~2011年间的敏感性偏离度却又远远低于其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数值,因此,与其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在此期间的资产负债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的风险比较小。

(二)纵向比较:在传统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

1、对利率敏感性缺口和缺口率进行分析。在2007年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我国的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理论上,各大商业银行应当保持适度的正缺口率将有助于提高利息收入,在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6家银行都持有一年期以内的正缺口率,短期利息收益明显。其中,中信银行是持有的正缺口率最大的一家,利率每上调1个百分点,利息收入就会增加约一年内到期资产的0.0372%,但是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里,我国传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短期敏感型缺口率均为负值,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农业银行是16家银行中持有短期负缺口率最大的一家,当市场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将会损失短期资产的0.2149%。

2008年存贷款利率一直下调,而且降幅相当得大,5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总资产规模比较庞大,调整缓慢,仍然延续了2007年的资产负债状况,使得一年期以内的缺口率仍然为负值,短期利息收入非常可观,但是一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却在0.0624~0.1734之间,均为正值。而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在-0.003~0.0619之间,因此在长期来看,2008年利率急剧下降的环境中,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体上的损失率要比国有商业银行小一些。其中,浦发银行将一年期以上的缺口率从0.025灵活的调整为-0.003,适应了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值得肯定。

由于2009年我国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未调整变动,但是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加息预期,根据表1中的数据分析得出,浦发银行对金融市场释放出的这一信号很快作出反应,将其一年期以上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从2008年的-3,956.47百万元扩大至29,270.01百万元。在随后的2010~2011年利率小幅上调的过程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很大,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2011年将其一年期以内的缺口额调整为正值,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短期内都承受了一定的利息损失,而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11年基本上保持了敏感性正缺口(除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之外),短期获利较多。根据表2数据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缺口率约为0.05,长期资产负债配置状态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5家国有商业银行一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大致维持在0.12左右,数值偏高,说明其长期资产负债配置问题严重。

2、对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和利率敏感性偏离度进行分析。表3数据显示,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2007~2011年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一年期以上的利率敏感性比率最高,基本范围大致在2.2~4.45之间,较一年期以内敏感性比率的数值高很多。在2011年利率上升时期,理论上,敏感性比率值大于1,才能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从表3的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一年期以内敏感性比率值小于1,其余的9家银行短期敏感性比率值都大于1,符合模型要求的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在5家国有商业银行中,2011年的短期敏感性比率值大于1的却只有两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因此相比之下,其短期的情况不容乐观。此外,在2008年利率急剧下降时期,而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偏离度大致在0.45249左右(南京银行除外),与之相比,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长期偏离度较高,基本上维持在1.74088左右,因此受利率下降的影响,一年期以上的利息损失巨大。在2007~2011年间,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偏离度总值在-0.1229~0.0821之间波动,而11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敏感性偏离度总值在0229~0.1504的范围内变动,明显的高于前者,因此,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较为积极,而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中则显得较为被动。

三、结论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5家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资金实力特别雄厚,具有一定抗风险的能力,但是又由于自身规模庞大,面对复杂变幻的市场利率环境,反应比较迟滞,不能顺应利率变动而迅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整体上采取的策略较为保守和呆板,因此在利率风险中损失较为严重。正如以上分析所得出的农业银行在2007年利率上升期受损额直接达-729,818百万元。与此同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在预测市场利率走势时,反应较为灵敏,尤其是浦发银行运用不同的缺口策略,将一年期以上到期的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规模审时度势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利率风险防范较为合理,值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借鉴。而且,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一年期以内的敏感性比率小于1,而且一年期以内与一年期以上缺口率之间的差额极大,说明其短期与长期之间的资产负债难以匹配,严重的依赖短期借款来维持长期的贷款需求,这一“短借长贷”问题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市场利率风险。因此,5家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需要作出适时的调整。

此外,在整个波动的市场利率环境之中,国有商业银行一度倾向于延续惯有的融资缺口状况,使其在2008年利率大跌之时,一年期以上的利息损失巨大。因此,为了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需要增强市场利率信息传导的时效性,高度警觉利率风险,提高自身的灵敏度,重视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强化内部培训机制,建设人才队伍,以更加科学地预测利率走势,灵活运用缺口管理策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利率风险。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郭奔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11):62-73。

[3]李百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4):75-79。

[4]刘东庆.浅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85-86。

[5]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1-14。

上一篇:SMART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分析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