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2-09-16 01:00:55

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上市公司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对于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管理还存在内在缺陷,对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制约。上市企业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地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保持充足的资金。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当前上市企业融资的整体情况,以厦门建发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融资中的各种问题予以调查,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包括厦门建发在内的上市企业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获得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管理 融资结构 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96-03

我国的上市企业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板,这些企业凭借其自身的灵活与创新,在资本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但是融资却成为困扰其长期发展的一个难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较多的关于上市企业的融资政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上市企业的融资问题。上市企业融资不断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融资环境不断恶化,上市企业融资能力持续下降,融资渠道相应减少。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上市企业融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缺少融资的支持,上市企业只能按部就班的经营发展,甚至有些企业出现经营、财务上的困难,导致企业的破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解决上市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是,上市企业受自身的经营和资产规模、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的限制,在当前的金融政策前,很难获得相应的银行融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状,来调整和完善金融政策,企业的发展政策等,这对于我国上市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融资管理概述

(一)融资的概念

企业想快速地发展,想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本支持,融资活动就是使企业获得资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融资就是融资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获得资金支持的行为。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一部分,是指企业主体作为资金需求者对资金进行的一种资金筹集活动。从广义上来讲,融资并不是两个主体之间的活动,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资金的流通,从盈余的企业流向需要资金的企业,资金的流向不是固定的,在一定范围内有进有出,对于流入企业而言,融资是其筹集资金的方式,对于流出企业而言,融资是其投资的方式。从狭义上来讲,融资就是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二)融资结构的概念

虽然企业融资的渠道、方式、资金的来源都比较多,但不同的被融资对象附加的条款、资金偿还时间、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融资额度的大小等都受到当时的金融政策的影响,而这又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决策,进而又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三)融资的渠道与方式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下,上市企业可以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前者就是企业不向外部借贷,而是完全靠企业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进行资金的筹措。在企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将企业的盈利当做是企业继续运营的启动资金,再盈利,再投入,不断地循环,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提供发展资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每一次对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经营的利润难以再满足再生产的需要,企业就会采取别的方式,主要有向员工集资,企业主自己利用私人关系,在家庭范围内、朋友圈内进行借款等等。后者是指民间借贷、融资融券、银行贷款几个主要的途径。当前,我国的民间借贷融资总体发展比较混乱,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很多地区都是自发性发展,并且融资融券门槛高,一般的中小企业达不到相关要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好的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大,其经营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同时,中小企业缺乏企业的战略规划,在经营时往往是随着市场的走向而轻易地改变企业的主营方向,这也加大了中小企业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种的不稳定性,都增加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企业还存在融资的怪圈,即企业的规模越小、经营和盈利能力越低,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能性就越低,这主要是受到企业经营风险、债务偿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不稳定因素较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银行自然不敢对其进行贷款。

二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前者是指企业自己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资金,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也可以发行债权,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比较困难;后者是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对于企业而言,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是最好的方式,因为银行的贷款相比其它渠道的贷款,利率要低一些,企业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相应地要小一些,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企业可以根据两者间的差别进行融资决策。

对于股份制的企业而言,通过转让、出售股份获得资金就是股权融资,而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就是债券融资。受到我国金融体制的限制,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的,少之又少。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现状

1.外源融资比例偏高。几乎所有的上市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是靠自身的原始资金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利润积累来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美国有专家对此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大部分都是通过内部资金来进行生产和l展。然而,上市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内源性的融资供给,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地拓展企业的经营规模,购置数量更多的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时内源性融资就不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的时候,又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我国金融借贷制度还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都会受到种种限制,要么就是贷不到款,要么就是还款期限短,或者抵押贷款要求太高等等,使企业的融资遇到困难。这些都是融资结构的单一性造成的。

现今,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现状也不很理想。因为在银行贷款方面受到了限制,有的中小企业会将目光放在证券市场上面,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计算机企业以及环保等新兴企业,这些企业更容易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但是对于大部分传统的中小企业而言,要进入证券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无法通过这个渠道获得融资。首先是面临一定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可能由于发行数量不当,融资成本过高,稀释了股权,损害了老股东的利益。后期由于经营不善无法满足股东的预期报酬,造成股价下跌等情况,有可能会更加大融资的难度。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因此证券市场的门槛基本上还是由相关的部门来设定,这也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接受中小企业的程度不高。另外,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债务风险一般和指企业发行债券的数量、价格、时机、票面利率和还款方式有关,可能造成融资成本过高。在债券到期期间,发生通货膨胀等情况,也会增加融资的成本。现阶段,我国还是以政府债券为主,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要求过高,所以一般中小企业采用债券融资的比例不高。而且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一般不会太高,不具备在证券上最低股票发行量的金额。

按照国外的一些理论,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应该是由内向外,但是我国企业几乎都是在依赖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作用没有发挥。

2.外源融资中股票融资比率高于负债融资。上市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面对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更倾向于选择前者,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如果选择了债权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上升,这不仅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在财务报表的负债率上有所显示,从而影响企业的各项指标。相比之下,企业就更加喜欢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支持。而且企业融资也必须要考虑到融资的成本问题,尤其是很多上市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比较有限,利润水平也不高,如果为了获得有限的利润而承担了较高的成本,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划算的,因此,企业需要对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的,股权融资的成本比债权融资要低,这也是上市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市企业在进行了股权融资之后,就可以通过获得的融资资金来进行各种生产、投资,这种经营行为也会在企业的上市报表中进行体现,投资者看到这些消息之后,会进一步的看好该企业,然后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企业的股价就会上升,相对地,其融资的成本就更进一步降低了。而且上市企业在进行分红的时候,可以选择较低的比例,这种方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综合各种因素,上市企业选择股权融资会更加合适。

但是,上市企业必须要意识到,企业的融资结构不能过于单一,多元化的方式可以分散企业的融资风险。2008年开始,我国的证券市场就出现了各种危机,股价大跌,很多上市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可见,上市企业还是应该适当的选择其它融资方式来进行组合融资。

3.负债融资中短期流动负债比率普遍较高。相关的数据显示,上市企业的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占的比例较大,这与上市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有一定的关系。上市企业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急,因此,中小企业大部分的融资都是短期的融资,这在上市企业的负债结构中有明显的体现。但是,短期负债率过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还款压力,短期负债越多,表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越低,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面临较多的还款,资金非常紧张。短期的融资还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的负债结构普遍都不合理,短期负债率明显要高于长期负债率。

(二)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经研究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公司的融资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以一些标准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如GDP等,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各个省份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很大,单纯看GDP不足以说明问题,应该结合具体地方的产业结构,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地方的经济基础等方面,来对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2)行业特征。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对融资的需求也不同,融资的方式、频率等等也不一样。有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企业必须要依靠外部的力量来进行融资,才能保证企业的基本资金需求,这个时候,企业倾向于高负债经营。另外,有的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有的行业竞争不那么激烈,这个时候,前者就会选择激进的方式来融资,后者则会选择保守的方式来融资。一般而言,处在充分竞争状态中的行业倾向于分散风险,更愿意通过股嗬慈谧剩挥醒д叨源讼窒蠼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我国处于充分竞争的啤酒、家电行业与处在相对垄断行业的电信、热力供应等的资产结构就有很大不同。(3)法律政策。首先是股权融资的法律政策。在证券市场建立起来以前,由于其他的融资渠道阻塞,我国国有企业只能依靠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是,由于很多企业都没有进行内部的风险管理,对融资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防范,盲目的扩大负债规模,最后导致入不敷出,使企业陷入资金危机,无法偿还银行的欠款,也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这种连锁反应中,为了有效挽救国有企业,必须扩宽融资渠道,因此,创造了证券市场的政策法规。其次是债券融资的法律政策。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方面都还在摸索阶段,在相应的法律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虽然债券在证券市场并不是新事物,但是相关的立法却没有跟上,或者说是没有能够大力支持债券发展的法律制度,这也导致了上市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4)融资工具。就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以及上市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要融资,不能只靠一种方式,这不仅会增加企业自身的融资压力和还债压力,而且也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应该在股权融资之外,还考虑其它的融资方式,而国家则应该为企业融资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5)资金成本。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融资的成本,如果只看融资的成功率,而不考虑融资的成本,那么企业的融资很有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成本,甚至抵消融资所获得的利息。将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进行对比之后,企业选择了成本更低的股权融资。

上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法律问题分析 下一篇:移动出行市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