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时间:2022-09-16 12:03:55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摘 要】提问是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精妙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美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关键词】抓重点;抓时机;变换角度;以问促读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教学互动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提问是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精妙的提问是各科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沟通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美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使课堂效果更加优化。

一、抓住重点,精确设问

高卢布科夫说过:“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明确决定要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最终的目标也决定着谈话的进程、提问的方法。如果在提出的问题中不贯穿着为解决最终的分析任务所需要的体系,那么这样的提问应当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课堂提问应当明确选择问点,优化问点。这个“点”必须最能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最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要点,是牵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处。这种“点”可以是重点词、中心句,也可以是一处细节,某条线索。

二、抓住时机,巧设妙问

提问要掌握火候,时机恰当。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安排出最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氛围和最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的最佳心理。这种时机的把握要充分依靠教师的引导,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心理,因势利导。通过生动的导语,铺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思路的层进和沟通。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愤悱状态下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关注群体,难度适宜

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中。太难,忽视学生心理特点,超出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导致超前抑制,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失去提问的价值。课堂提问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摘得到”的控制层面,要在预设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提问的生成。这种“质”的控制,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提问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矫正与调控,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不要让课堂提问成了老师和几个尖子生的对话,其他同学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也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主体的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即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一回答的,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并且有可能回答好他们所能回答的一部分问题。有时,一些后进生对某些问题的回答甚至有可能优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总之,教师的提问要能为全班学生所接受,最终能被他们理解和真正掌握。

四、精雕细琢,数量适中

适量,要以精要为原则。“鼓要敲到点子上,话要说到心坎上。”课堂提问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不能漫无边际的提问,也不能随随便便提问,更不能画蛇添足地问,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巧妙和问题的容量、分量和质量。

五、以问促读,问读结合

为了引起学生读的兴趣,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这往往比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效果好。例如:讲授《藤野先生》,为了引导学生读课文,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会选择去日本学医?”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以后,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再接着问:“鲁迅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呢?请你们继续朗读课文,找出答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是乐于完成的,即使他读过课文,他也不忙着回答,一定会在朗读之后再回答的,这样的提问就能促使学生去读课文。教师在讲读教学中,把问和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去以问促读,无疑会激起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把握。

六、变换角度,一例多问

有些语句和段落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教学时就不能面面俱到,讲的过死往往压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语句或段落可以搞“一例多问”。所谓“一例多问”就是对同一个例句或例段从多种角度去提出问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外松内紧,精力高度集中,教态从容自如,亲切和蔼。整个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有效提问,不断扣击学生的思索之门,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学生的自信引线,让学生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到达求知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钱威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

[2]于满川、杨履武、顾黄初主编的《语文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3]丹东尼奥的《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墩尚中学)

上一篇:让质疑之花开遍语文课堂 下一篇:化学生本教学新课标下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