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

时间:2022-09-15 11:38:33

浅谈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迎来了网络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内的图书情报也同样地步入了网络时代。为了使我国能够始终立足于图书情报的强国之列就必须对其网络情报信息化工作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博物馆 图书情报 信息化 工作管理

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文物、图片的展示等方式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的观赏来补习国民文化、寄托信仰或者是抚慰自身的情感。博物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中尽情地放松,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如何更好的管理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传承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也是博物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将高科技与图书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博物馆内图书情报进行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文博视野日渐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图书情报管理面对的困境

(一)人们对图书情报管理持有的价值观较为滞后。

虽然到来的知识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性,但是从整体来看,人们并没有更为深入细致地对图书情报管理进行认识,并且对其所起到的传递功能不够重视。所以,一方面对于图书情报的管理经常是投资的较少、配置不多,这样就会使图书情报资源管理缺少一定的资源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将其进行个性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价值理念。而作为博物馆中级的馆员不仅没能将博物馆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没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限制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功能的发挥。

(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图书情报系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服务平台,所以它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也正因为如此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图书情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目前重点考虑的事情。就目前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局部性,没能将其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的同时也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机制。除此之外,单一的信息检索用户界面不能体现用户者的个性化。

(三)缺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图书情报服务机构。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标准,地区与地区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衔接。对图书情报文献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降低了对文献进行检阅的效率以及在对图书情报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时,政府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图书情报资源的建设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的功能和特点

(一)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功能

通常来说,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决定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备的功能,其功能能够帮助博物馆完成各种的任务和活动。其功能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编藏、提供相关的服务、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以及对研究推广资讯进行服务。同时还作为资讯中心,要对博物馆的资源定期进行整合,通过图书资料工作,除了可以对博物馆的内资源进行推广和利用以外,在推广教育、传递资讯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博物馆和普通的图书馆一样都可以对读者提供一定的间接服务。读者可以运用博物馆提供的相关功能对博物馆中的资料文献进行借阅,以此对学术信息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研究。但服务的对象是较为单一的,只服务于特定的群体。但是和普通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定不同的就是博物馆可以对读者提供直接的服务,而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就是其服务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图书资料之所以存在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也就意在说明了博物馆图书资料具有封闭性、专业性等特点。

其次,随着网络上电子文献的逐渐增多,博物馆中文献信息资源将由多个部分组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还有机读型、网络型的,这就说明博物馆图书文献具有多样性。其中对文献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的应属机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它一定会成为博物馆收藏文献信息资料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功能具有多样性。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除了有助于学术的研究以外还对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活跃其他业务工作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内容

可以将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采购、保管和借阅。

(一)图书资料的采购

博物馆藏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馆藏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对文献进行征集和搜集,以保证其文献能够与时俱进,得到不断地充实。其次,要及时的掌握相关书籍的信息,做好预订的工作。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情报,特别要注意和自身工作的博物馆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搜集,然后进行汇总整理为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参考和服务。最后,要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获取想要的资料。对于珍贵的、稀缺的资料或书刊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可以对此采取复印、摘抄或照相等方法来获得。从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博物馆中有 多出的复本,可以将其和其他需要其资料的单位进行调剂或交换。

(二)图书资料的保管

只要是收集来的图书资料,对于博物馆来说都是具有长久的收藏价值的,可以供人们长久使用。也正是因为这样保管好图书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保护条例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这些:对采购来的图书资料首先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稀少珍贵的图书资料不仅不出借而且要做特定的安排与保管,并且定期进行清点;对图书资料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一方面要保护图书资料不受火、尘、潮、虫等的破坏,另一方面图书资料有所损坏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装订。

(三)图书资料的借阅

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业务,服务于读者。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和场地,对读者们热情主动地提供服务。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1)从各个部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提供的资料以及目录的了解,以此作为参考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2)设立资料室和阅览室。一个是为读者提供资料,一个是为读者提供适宜学习的环境。(3)主动地将不同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读者,保证借阅的程序简单、方便又正规。(4)与其他相关的单位加强联系,做到信息勤交流、情报勤沟通。

四、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

博物馆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是一个急切地问题。在对其资料进行管理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重:

(一)更新旧有观念,规范已有制度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进行更新。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做好、做实。另一方面,要针对图书资料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于读者阅览、借阅,而且可以使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轻馆员的工作量。

(二)完善体系,加强服务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目录体系加以完善,可以发挥出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图书的途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读者的服务。

(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开架阅览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提高其图书资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这样可以使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好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拓宽读者的视野,为读者阅览提供便利。

(四)加快网络服务,促进管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转型。如今计算机检索已经代替了手工检索,博物馆图书馆室已经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检索服务方式。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出现对目录漏查的情况,我们应加快网络服务以此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观念,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知识水平,与博物馆事业一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群. 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构建的思考[J]. 图书馆. 2010(01)

[2]邓伟珍. 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倪宝华.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

[4]叶继元.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01)

[5]梁宇红. 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12)

[6]侯俊生.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探讨[J]. 黑龙江档案. 2012(01)

[7]《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1―12期篇名索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12)

[8]陈兰杰,赵江燕,张薇. 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 现代情报. 2007(09)

作者简介:黄英(1962―),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馆员;工作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研究方向:图书文献管理。

上一篇:浅议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与能力 下一篇:数字化时代广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探